构建之法观后感
个体淬炼——PSP与代码文明的觉醒
关键词:工匠精神·量化管理·持续改进
邹欣老师将PSP(个体软件过程)喻为“程序员的健身计划”。当我在课程中首次填写时间日志表时,震撼于38%的编码时间竟消耗在调试低级语法错误上。这暴露出野蛮生长的编程模式之痛——缺乏规划的代码生产如同蒙眼狂奔。
书中强调的“代码规范即职业尊严”,在结对编程实践中得到残酷验证。当搭档指着我的函数命名(如doSomething())皱眉时,才真正理解calculateLabUsageRate()这类自注释命名的工程价值。更关键的是PSP缺陷追踪表揭示的漏斗规律:需求阶段1小时的设计疏漏,将导致测试阶段8小时的补救成本。
这让我意识到:优秀工程师与普通码农的分水岭,在于将模糊的“能力”转化为可度量的过程数据。如今我的开发日志里记录着:模块复杂度>15时强制拆解,单次连续编码不超过90分钟。这种基于数据的自我约束,恰是《构建之法》赋予的“职业化基因”。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