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关于当初
回想当初,高考分数下来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是恍惚的,三年的拼命努力,还是没能到达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甚至相差甚远,内心懊恼极了,甚至还有想要复读的想法。但在经过一周的冷静之后,还是开始着眼未来,思考着大学该如何去努力去翻身,数媒是我第二志愿学校的第一志愿专业,当时其实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定位,其实还是追寻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想做不喜欢的事情,于是在查询了各个专业的详情之后,我决定来到数媒这个专业,因为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做出一款让世人铭记的游戏,我的前半生是与游戏相伴的,而我又不想让游戏成为我的负担,那么就让它成为我的梦吧。
我为了学习游戏设计,看了许多关于游戏设计的书,例如《游戏设计艺术》《游戏关卡设计》《游戏改变世界》。在大二的时候还加入了学校的一个游戏团队,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业内学识,也开拓了许多视野。也在其中组队尝试做过一个游戏,游戏策划文档其实基本完成了,只是因为当时的构想过大,游戏架构太大没办法在短时完成,于是只做出一个非常简单demo。
因为来这里的初衷不是写代码,所以没有自己写过软件项目,只是完成了每门课布置的大作业。
关于未来
博客D[1]的作者认为 未来很美好,我一直在路上
我的观点是:未来很美好,我一直都很相信,我相信自己能够有足够努力的动力,去追寻未来的美好。
我对未来的选择是就业,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于学习这些书本知识实在是提不起那么高的兴致了,内心是很抗拒的,我觉得这样的状态下再去强行考研或是准备出国的话,可能会败的更惨,于是我选择就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变得充实,丰富自己,再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游戏设计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对游戏的创新,对游戏核心机制的把握,简短来说也就是对各种各类游戏的理解。我自认为我对游戏的认识是高于一般人的,我对游戏的把握是比一般人精准的,所以我决定去做一名游戏设计师,去追逐自己儿时的梦。
在这一年半时间内,首先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实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行业知识和素养,最好是能到腾讯或者网易实习,或者其他的大型游戏公司。然后就是在对各类游戏涉及广泛。
关于当下
博客D[1]的作者认为 这时候,各自的“自学能力”就相当重要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更高效率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主要取决你平时自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首先我同意作者的观点,自学能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没人指导你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学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技能。不过在我看来,与他人交流,从他人的经历之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下我的任务就是完善自己,不仅要自己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向前辈请教行业内的知识。我喜欢当前的专业的课程,因为它有教我一些将来做游戏所必须的技能,例如游戏设计基础课程,opengl,三维建模。
但是目前我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是很差,编程技能尤其薄弱,虽然我想做的是设计方面的工作,但是对于编程也该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因为这样才能在团队交流的时候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于课程
博客H[2]的作者认为 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就一个字:渣。
我不赞同作者的该观点。我认为我校的教育还是非常有水平非常有内容的。
例如让我印象最深的课程就是大一上最难的一门课《微积分》,这门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原因是,讲授该门课的老师是我见过能把数学逻辑讲的最清楚清晰,让我不用真正写出过程就知道该怎样去解题的一名老师。他是真的有水平有内容,能把大一最难的一门课讲的如此清晰,如此动人,我是从心里服的。
我认为科班出身与速成的培训班的区别就在于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差距,速成班的基础知识没有经过沉淀,会很浮躁,而科班出身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学四年一直在用,所以一定烂熟于心。
关于师生
博客[3]的作者认为师生是一种缘分。双方建立一种情谊关系。心情愉悦,生活愉悦。生活中多了一个特殊关系的朋友。心理上有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
我认为这个观点十分正确,师生关系应该是十分融洽的,互利互惠的,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咨询未来的方向,从老师那里获得许多信息。老师可以接受学生们的赞誉与感谢,可能将来还会有小有成就的学生回来造福学校学院,这样老师也能从中获利。
师生关系不应是对立的,也确实不是对立的。
(1)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2) 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4796369.html
(3)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