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是Motorola公司提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数据传输标准,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在很多器件中被广泛应用。
1.SPI的相关缩写
SS: Slave Select,选中从设备,片选。
CKPOL (Clock Polarity) = CPOL = POL = Polarity = (时钟)极性
CKPHA (Clock Phase) = CPHA = PHA = Phase = (时钟)相位
SCK = SCLK = SCL = SPI的时钟(Serial Clock)
Edge = 边沿,即时钟电平变化的时刻,即上升沿(rising edge)或者下降沿(falling edge)。
对于一个时钟周期内,有两个edge,分别称为:
Leading edge = 前一个边沿 = 第一个边沿,对于开始电压是1,那么就是1变成0的时候,对于开始电压是0,那么就是0变成1的时候;
Trailing edge = 后一个边沿 = 第二个边沿,对于开始电压是1,那么就是0变成1的时候(即在第一次1变成0之后,才可能有后面的0变成1),对于开始电压是0,那么就是1变成0的时候;
2.SPI的接口
SPI接口经常被称为4线串行总线,以主/从方式工作,数据传输过程由主机初始化。
如图1所示,其使用的4条信号线分别为:
1) SCLK:串行时钟,用来同步数据传输,由主机输出;
2) MOSI:主机输出从机输入(Master Output Slaver Input)数据线;
3) MISO: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
4) SS:片选线,低电平有效,由主机输出。
在SPI总线上,某一时刻可以出现多个从机,但只能存在一个主机,主机通过片选线来确定要通信的从机。这就要求从机的MISO口具有三态特性,使得该口线在器件未被选通时表现为高阻抗。
3.数据传输
在一个SPI时钟周期内,会完成如下操作:
1) 主机通过MOSI线发送1位数据,从机通过该线读取这1位数据;
2) 从机通过MISO线发送1位数据,主机通过该线读取这1位数据。
这是通过移位寄存器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主机和从机各有一个移位寄存器,且二者连接成环。随着时钟脉冲,数据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方式依次移出主机寄存器和从机寄存器,并且依次移入从机寄存器和主机寄存器。当寄存器中的内容全部移出时,相当于完成了两个寄存器内容的交换。主机和从机的发送数据是同时完成的,两者的接收数据也是同时完成的。
 
4.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
在SPI操作中,最重要的两项设置就是时钟极性(CPOL或UCCKPL)和时钟相位(CPHA或UCCKPH)。时钟极性设置时钟空闲时的电平,时钟相位设置读取数据和发送数据的时钟沿。
所以为了保证主从机正确通信,应使得它们的SPI具有相同的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
1) 时钟极性 CKPOL (Clock Polarity) = POL = Polarity =CPOL
= IDLE state of SCK=SCLK空闲IDLE的时候,其电平的值是低电平0还是高电平1。
CPOL=0,时钟空闲idle时候的电平是低电平,所以当SCLK有效的时候,就是高电平,就是所谓的active-high;
CPOL=1,时钟空闲idle时候的电平是高电平,所以当SCLK有效的时候,就是低电平,就是所谓的active-low;
2) 时钟相位 CKPHA (Clock Phase) = PHA = Phase = CPHA
capture strobe = latch = read = sample,都是表示数据采样,数据有效的时刻。相位,对应着数据采样是在第几个边沿(edge),是第一个边沿还是第二个边沿,0对应着第一个边沿,1对应着第二个边沿。
CPOL=0:
对于CPHA=0,idle时候的是低电平,第一个边沿就是从低变到高,所以是上升沿;
对于CPHA=1,idle时候的是低电平,第二个边沿就是从高变到低,所以是下降沿;
CPOL=1:
对于CPHA=0,idle时候的是高电平,第一个边沿就是从高变到低,所以是下降沿;
对于CPHA=1,idle时候的是高电平,第二个边沿就是从低变到高,所以是上升沿;
 
5.软件中如何设置SPI的极性和相位
设置SPI的模式,是从设备的模式,决定了主设备的模式。所以要先去搞懂从设备的SPI是何种模式,然后再将主设备的SPI的模式,设置和从设备相同的模式,即可正常通讯。对于从设备的SPI是什么模式,有两种:
(1)固定的,设备硬件决定的。(2)可配置的,由软件自己设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