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山涧

桦山涧
Asp.net ---->知识改变命运!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网站的赢利模式 从只看排名流量中解脱出来[转]

Posted on 2006-12-22 02:15  桦林  阅读(24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在落伍潜水了几个月,一直没有想落伍,只是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看着大家“贴起贴落”,在这里也学到、得到不少东西,感谢落伍。这几天,突然觉得应该加入到落伍的行列里面来,认识更多的有着相似经历的XDJM,可是想一想竟然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大家分享,asp代码?自己写了一个域名销售展示系统,但是太简单粗糙了,不好意思拿出来;成功的建站经验?刚刚建起来一个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网站,用的是风讯,但是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在模仿别人……想来想去,我只有一样可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对互联网赢利模式的思考,说说我的看法:

“网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点击率!”每次想到《大腕》里面这句经典的话,就不禁哑然失笑,几年前的事了,我想现在肯定绝大多数人还把它当作网站经营的圣经。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小站长来说我们既没有大规模运作的实力,也没有誓不惊人死不休的炒作经验,哪里会来那么多的点击率!何况有点击率就能赢利吗,这还不一定,很多网站站长抱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了金钱、时间,却往往得不到点滴的回报,这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站长首先要转换一种思维,要从一切只看点击率看排名看流量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要考虑赢利模式,虽然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模式却有借鉴之处:

第一种:会员型赢利模式。

其实这种网站最成功的还要算XX站,因为这种站才会拥有如此多的忠实会员,定期向会员收取会员费,如果其他的网站想要拥有数量众多的忠实会员必须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但这又与互联网共享的精神相矛盾,比如说你建个英语学习资料的收费会员站,过一段时间,你一搜索,类似的免费站比比皆是,因此做好内容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控制内容的流失,办法是多种多样,但终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国内有几家提供电子杂志的网站可以借鉴,还有一些论文、电影、文秘网站,不排除一些站长打一枪换个地方,钱收得差不多就走人。

第二种:专业化赢利模式。

实施这种模式的网站拥有专业人才,在某一特殊领域建立良好的声誉。这些主要是指那些CMS、bbs系统提供者,诸如风讯、动易、动网、帝国等等。

第三种:正式标准赢利模式。

这种网站致力于建立业界的标准,一旦标准建立,则可获得丰富报酬。这种网站对于站长来说要求很高,不仅仅要求要很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比如说google,baidu他们旨在建立一种搜索行业的标杆,后来者只是模仿者,但是模仿者想要超过标准建立者,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而且是几乎不可能的,这类网站还有hao123,chinabbs,qihoo等等,但是想一下,多少技术上的牛人已开始对hao123不屑一顾,也许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建立一个行业的标准。

第四种:协助客户发展/解决客户问题的赢利模式。

这种网站会深入了解客户的状况,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能够和客户建立非常好的关系,网站也因客户的成长而赢利。这类网站站长要在某一行业里面有着足够的实力或者说很强的话语权,这种网站有很多,比如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梳理产品流程,减低企业成本;还有一种是论文发表网站,帮助有发表需求的客户发表论文,这种收益绝对比广告来得多,此外还有翻译网站,归根结底,是以提供服务为主。

第五种:交换机赢利模式。

这种网站扮演像电话系统交换机的角色,提供一个平台,让买卖双方交易,从中收取费用,因此交易量越大,赢利越高。譬如eBay拍卖网站一成立即赢利,成为全世界最大且最赚钱的拍卖网站公司,还有taobao、alibaba,还有其他一些小型的C2C、B2B空间,各种各样的交友网站,目前这一类网站发展空间比较小了,可以在专业化上谋求发展,比如什么点卡、虚拟财产,甚至同志交友等等。

第六种:炒作概念赢利模式。这种网站比如博客,在国内绝对是炒作概念的模范,博客到底是什么,方形洞也晕了,现在又出了个bokee,但是这无疑是个人网站的麻雀变凤凰的绝好出路,想想3G吧,绝对是又一个炒作的好机会,就看谁会发掘了,肯定会有一个或者一批站长暴富,呵呵,我也在寻找。

最后一种:广告型赢利方式。最好用又最不好用的模式,这种……不要说了吧,实在没什么好说,各种各样的广告,不同规模的网站都在做,但是我想一定要选好定位,比如说做彩铃,在数码频道、时尚频道或者女性频道比较好做,国内一家知名的通信资讯公司的报告显示,70%的彩铃业务来自女性客户。

最后,附上一段话,与站长们共勉吧,做网站也是这样:

重要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重要的不是你所学的,而是你所传授的;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性格;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离开时,有多少人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n104) 

作者: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