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中控项目架构改造思路分析 --- 任务接收处理
任务接收
改造原因
原中控是使用一条后台线程,对所有任务进行处理,并根据AGV的状态分配任务
- 缺点:任务是分配给AGV,所以AGV的任务获取有时差,而且任务越多,AGV越多,这种情况越明显;只有一条后台线程在处理,当线程卡在某一个任务时,其余空闲AGV将无法拿到任务
改造后
将任务分配改为AGV主动获取任务,在外部系统通过API下发任务后,系统解析任务之后,将生成的任务根据特征投递到不同的组或AGV中,然后在AGV信息上报之后,推动的状态机会在任务获取阶段主动拿到任务。
任务队列又区分为组队列和AGV私人队列,根据需要可以投递到不同队列。
- 优点:不存在某条任务卡住的情况下,影响到其他AGV的工作;AGV获取任务的速度只取决于导航和数据库I/O的速度,而不是后台线程因为任务数量过大导致的延时
任务导航
改造原因
原中控只有一种任务导航以及组装方法,不利于不同车型、不同地图、不同任务的导航切换
改造后
将导航的方法抽象为一种策略,再将策略安排在组上,作为一种资源分配在组上,当AGV属于某个组时,自然使用某个策略来导航
可以通过切换组的策略来间接切换AGV的任务导航方法,这样在应对不同业务时较为灵活
充电任务
改造原因
原中控的充电资源是依靠AGV争抢式获取,抢夺不成功会重复争抢
改造后
引入第三方消解AGV对充电资源的争抢,借由第三方对所有AGV进行充电的检查与资源的统一分配,避免了无谓的争抢。
并且对充电的检查也抽象为一种策略,然后分配在组上,以此对不同的场景能够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切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