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源码深度解析(第 2 版)读书笔记(八)SpringBoot自动配置原理(浅)


先看第一个

注释上有提及,注解起作用的相关类


第二个,也是自动配置的启动注解

第一个:自动配置包,@Import 注解有三种使用方法,当注入的这个类实现特定接口,会有特殊效果



第二个






到这里,其实自动配置的注解层面的原因已经说完了,其实在注解层面还是很简单就清楚自动配置的过程的,下面是配合配置文件的过程


和配置文件的联动,其实就两个注解的配合使用就可以了,下面简单说下一般注解的对应实现的类以及时机

根据上图,对于其他注解也可以根据相似的方法去查找对应的后置处理器,然后就可以在容器刷新过程中知道,注解起效的时机。
之所以自动配置在注解层面会这么简单,是因为在底层有很多相关的后置处理器在作用,所以这次也只是简单看一下表面的流程。
后面会抽时间专门看一下平时使用的一些注解,对应的那些后置处理器是如何作用的,以及注解包扫描的流程,还有AOP还没有看。
因为跟着书本也只是看了XML的流程,书本没有讲注解扫描的过程,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注解扫描的是类,相比解析XML文件,效率应该是会有提升的。
在大致看完spring的源码之后,会发现所有的根源还是在 spring的容器上,在熟悉容器的生命周期之后,会发现几乎所有额外功能都是借着后置处理器去拓展的,所以接下来有时间会从头开始,向更深一层了解spring 的容器。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