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造就软件,成就自我。@])

导航

“第二强国”的中国不如17世纪的荷兰

国外媒体给了中国“世界第二强国”的封号,其实今日中国还不如17世纪的世界强国荷兰。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号也只不过相当于当年荷兰的“海上马车夫”。今日中国还在为奔小康而努力,远不能称富,更不用说称强。沾沾自喜的国人,还没有真正理解“强国”的内涵。

俄罗斯新闻网11月12日报道说,十月中旬,应法国France24电视台和美国《国际论坛先驱报》的请求,法国社会研究所Harris Interactive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民调显示,世界上第二号强国是中国。

两天之后,《韩民族新闻》刊发《中国迅速涌现富可敌国的“地方大国”》文章,称中国经济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兆(万亿)元的“地方大国”一个接着一个诞生。很快,国内《中国九省市富可敌国》的新闻就铺天盖地。《韩国日报》20日又报道说,从整体上看,明年的最大亮点可以概括为“上升的中国,下沉的美国”。明年中国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目前排名第三的进口规模也会上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

据俄罗斯新闻网11月27日电,哈里斯互动调研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在世界六个国家公民中进行的最新社会调查结果显示,13年后即2020年中国或者美国将成为世界主要政治力量。

接二连三的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真的富强了吗?

美国《侨报》刊发的《警惕“中国富裕论”》文章已做出了有力的批驳。文章说,中国的富强绝不是以GDP的多寡为标准。近年来,中国GDP相继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但这些国家的民众并没有因此沮丧,因为无论是从科技水平、产业优势,还是创新能力、人均产值等方面考量,他们的“幸福指数”都远高于中国。

香港大公报11月20刊发何亮亮的评论文章说,中国人没有为被封为“第二强国”而沾沾自喜,反映了国人素质的进步,“沉稳”这一中华民族性格得到了反映。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正在增强,不怕恶意攻击,也不怕“捧杀”,我自岿然不动。

然而,真正能做到如此“沉稳”的国人恐怕还不是很多。国人之所以迷失自己,很重要一点是,不清楚今日中国到底处于何种位置,目标何在?

相信很多人已看过《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大国崛起》极力解读五百年来世界大国崛起的秘诀,这部纪录片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说明了今日中国正急切的渴望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同时也在努力寻找崛起的秘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那么今日中国处于世界中的什么地位?究竟怎样才算是崛起?又处于崛起过程中的什么位置?

17世纪的荷兰,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荷兰人依靠优良港口、低廉造船费、低价运费、诚实守信等优势垄断了世界海上运输,称霸海洋,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称号。不少人认为,荷兰就是依靠“海上马车夫”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同样可以依靠“世界工厂”崛起成为世界大国。

中国的“世界工厂”与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大量损耗自然资源、低廉人力成本、勤劳精明等,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厂,“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中国的企业也伸展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华商在世界上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目前流传的众多“富国论”、“强国论”,正是基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但是,GDP的暴涨并不代表中国就富裕了,这早已成为共识。更何况当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出口贸易,一旦中国的“世界工厂”受到挑战,经济将会严重受挫。今年以来,“中国制造”特别是中国食品屡遭国际舆论质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制造”一大硬伤。其实,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所爆发的种种贸易摩擦,已说明了依赖大量出口廉价产品来维持的中国经济是何等脆弱。

深入研究荷兰的崛起就会发现,17世纪的荷兰并不仅仅依靠“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大国,称霸一时。荷兰人创造的现代金融体系和经济制度,极大的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发展,直到今天。那么中国呢?仅仅发展到了荷兰“海上马车夫”时代,就为“世界工厂”的称号沾沾自喜。虽然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然后这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还需要多少人去努力实践。

大国的持续辉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核心力量,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的话都只是暂时的、表面的,甚至仅仅是多挣了点钱的马车夫,再富裕的马车夫也仅仅是马车夫,无法使他强大。同样,再富裕的工厂也仅仅是工厂,树林般烟囱,滚滚的黑烟,难以抹去灰暗的天空,难以掩盖脆弱的心灵和自卑的心态。

在《复兴之路》政论片中,清末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单纯的工业建设无法使自己强大起来。当然,工业化也是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不过今日中国的工业仍处于“代工”阶段,也就是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而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和世界名牌仍需要我们的努力一段很长的路。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走过后工业时代,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一直将自己定位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影响力远没有17世纪的荷兰,至今找不到一家如同东印度公司一样跨国公司。中国所谓的富裕、强大,都是为时过早的说法,相信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一点。但仍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中国GDP照这样快速的发展下去就能成为世界大国,那么看看17世界的荷兰就明白了。

17世纪的荷兰,仅仅是世界大国舞台的匆匆过客。荷兰的辉煌在17世纪末逐渐褪去,一步步退出世界大国的舞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海上马车夫”在工业革命后逐渐失去竞争力,并受到了新崛起的英国的强烈挑战,最终败下。“海上马车夫”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并没有使自己不断上升,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极容易被别人超越和代替。

另外,缺乏民族意识和唯利是图曾是荷兰人的致命伤,他们仅仅是精明的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松散而无组织,缺乏国家概念,不知道“荷兰”在哪里。如今的中国人同样缺乏民族信念,缺乏共同的信仰和文化认同感,只知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洗脚上田的人还没有洗掉粗俗的心灵。近来掀起的“儒学热”,正是为了修补这个危急的漏洞。

“海上马车夫”没有永远属于荷兰,“世界工厂”也不会永远属于中国,将来的中国也不应该是世界的工厂。强国之路不是GDP飞速增长那么简单,影响世界不是“中国制造”满世界飞那么单纯,全球霸主不是获得一个封号那么容易,崛起的秘诀仍需要我们去探索。

财富是流动的,极容易失去,只有先进的科技、制度、人才、文化才使财富永恒。“软实力”,很多人早已在注视着它。但理解其内涵,并有步骤地去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勿容置疑,国人必将上下而求索,寻找一条正确而快速的民族复兴之路。

posted on 2007-11-29 15:03  天行健([@])  阅读(547)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