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11磁盘介绍
磁盘介绍:
作用:用来存放数据(二进制方式来管理数据)
分类:
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
机械磁盘组成:
盘片:上面布满磁性颗粒,保存写入数据
主轴:带动盘片转动,转到磁头的下方
读/写磁头:负责数据的读写
磁头臂:带动磁头,将磁头移动到指定位置
控制电路:控制硬盘的速度,磁头臂的移动等等
机械磁盘的属性:
磁道:盘片围绕在主轴周围的同心环,编号由外之内从0累加
扇区:磁道上被分成的更小的单位,也是磁盘中保存数据最小的存储单元
一般大小为512k,也有更大的扇区4k
柱面:在同一个磁盘中,所有盘片相同位置编号的磁道形成的一个圆柱
机械磁盘工作方式:
主轴带动盘片做圆周运动,磁头臂带动磁头做直接运动
常用总线协议/硬盘类型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产生:1981年由Shugart Associates NCR研发
作用:主要用于主机与存储之间的通信(最多可以连接16个设备)
SCSI-3:
物理层:定义信号传输方法和接口细节
传输层:定义各种互相通信的协议,scsi-3,fc等等
应用层(命令层):定义各种指令集
SCSI协议寻址:
总线号:区分不同的scsi总线
设备ID:区分总线上不同的设备
逻辑单元号:设备中的子设备
ATA:高级技术附加,一般称为IDE硬盘,为上个世纪桌面级标准磁盘,现已被淘汰;
SATA:目前桌面机主流磁盘,为ATA的升级版本
特点:
容量大,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串行scsi协议
特点:
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高带宽,效率高,支持热插拔,带宽为300M/s,600M/s
I/O操作:(input/output)
单个IO:
操作系统内核发出一个读IO命令,当控制控制磁盘的控制器接到这个指令后,控制器会给磁盘发送一个读数据的指令,并同时将要读取数据块的地址传送给磁盘,然后硬盘读取数据传送给控制器,并由控制器返回给操作系统,完成一个IO操作
读写IO:
写磁盘为写IO,读数据为读IO
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由当次IO给出的扇区地址与上次IO结束的扇区地址相差得是否较大决定。
顺序IO模式(Queue Mode)/并发IO模式(Burst Mode):由磁盘组一次能执行的IO命令个数决定。
完整的IO操作:
当控制器对硬盘发出一个IO操作指令的时候,磁盘的磁头臂带着读写磁头离开着陆区,然后移动到要操作初始数据块所在的磁道正上方,此过程为寻道,消耗的时间为寻道时间,
磁头等到盘片旋转到初始数据块所在的扇区的正上方,此时才能进行数据的读取,这个过程称之为旋转时间
然后读取相应数据,直到完成这次IO所操作的全部数据,这个过程所花费时间称之为数据传送时间
硬盘性能:
机械部件:
硬盘服务时间:
寻道时间:
旋转时间:
数据传送时间: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