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Redis设计与实现》chapter14 服务器
14.1 命令请求的执行过程
读取命令请求
命令执行器(1):查找命令实现
在命令表(command table)中查找参数所指定的命令,并将找到的命令保存到客户端状态的cmd属性里面


命令执行器(2):执行预备操作
14.2 serverCron函数
更新服务器时间缓存
struct redisServer{
//...
// 保存了秒级精度的系统当前UNIX时间戳
time_t unixtime;
// 保存了毫秒级精度的系统当前UNIX时间戳
long long mstime;
// 默认10秒更新一次的时间缓存, 用于计算键的空转时间
unsigned lruclock:22;
};
struct redisObject{
//...
// 对象最后一次被命令访问的时间
unsigned lru:22;
//...
};
更新服务器每秒执行命令次数
serverCron函数中的trackOperationsPerSecond函数会以每100毫秒一次的频率执行,这个函数的功能是以抽样计算的方式,估算并记录服务器在最近一秒处理的命令请求数量
struct redisServer{
//...
// 上一次进行抽样的时间
long long ops_sec_last_sample_time;
// 上一次抽样时,服务器已执行命令的数量
long long ops_sec_last_sample_ops;
// REDIS_OPS_SEC_SAMPLES大小(默认值为16)的环形数组
// 数组中的每个项都记录了一次抽样结果
long long ops_sec_samples[REDIS_OPS_SEC_SAMPLES];
// ops_sec_samples数组的索引值
// 每次抽样后将值自增1
// 在值等于16时重置为0
int ops_sec_idx;
//...
};
更新服务器内存峰值记录
struct redisServer{
//...
// 已使用内存峰值
size_t stat_peaak_memory;
//...
};
处理SIGTERM信号
管理客户端资源
serverCron函数每次执行都会调用clientsCron函数,clientsCron函数会对一定数量的客户端进行以下两个检查:
- 如果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已经超时,那么程序释放这个客户端
- 如果客户端在上一次执行命令请求之后,输入缓冲区的大小超过了一定的长度,那么程序会释放客户端当前的输入缓冲区,并重新创建一个默认大小的输入缓冲区
管理数据库资源
serverCron函数每次执行都会调用databasesCron函数,这个函数会对服务器中的一部分数据库进行检查,删除其中的过期键,并在有需要时,对字典进行收缩操作
执行被延迟的BGREWRITEAOF
服务器的aof_rewrite_scheduled标识记录了服务器是否延迟了BGREWRITEAOF命令:
struct redisServer{
//...
//如果值为1, 那么标识有 BGREWRITEAOF 命令被延迟了
int aof_rewrite_scheduled;
//...
};
检查持久化操作的运行状态
服务器状态使用rdb_child_pid 属性和 aof_child_pid 属性记录执行BGSAVE命令和 BGREWRITEAOF 命令的子进程的ID
struct redisServer{
//...
// 记录执行BGSAVE命令的子进程的ID
// 如果服务器没有在执行BGSAVE
// 那么这个属性的值为-1
pid_t rdb_child_pid;
// 记录执行BGREWRITEAOF 命令的子进程的ID
// 如果服务器没有在执行BGREWRITEAOF
// 那么这个属性的值为-1
pid_t aof_child_pid;
//...
};

将AOF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入AOF文件
关闭异步客户端
增加cronloops计数器的值
struct redisServer{
//...
// serverCron函数的运行次数计数器
int cronloops;
//...
};
14.3 初始化服务器
void initServerConfig(void) {
int j;
updateCachedTime(1);
// 设置服务器运行id
getRandomHexChars(server.runid,CONFIG_RUN_ID_SIZE);
// 设置默认服务器频率
server.hz = CONFIG_DEFAULT_HZ; /* Initialize it ASAP, even if it may get
updated later after loading the config.
This value may be used before the server
is initialized. */
server.timezone = getTimeZone(); /* Initialized by tzset(). */
// 设置默认配置文件路径
server.configfile = NULL;
// 设置服务器的运行架构
server.arch_bits = (sizeof(long) == 8) ? 64 : 32;
//...
}
载入配置选项
初始化服务器数据结构
initServerConfig函数主要负责初始化一般属性
initServer函数主要负责初始化数据结构
除了初始化数据结构之外,initServer还进行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设置操作,其中包括:
- 为服务器设置进程信号处理器
- 创建共享对象:这些对象包含Redis服务器经常用到的一些值,比如包含“OK”回复的自负床对象,包含整数1 到 10000 的字符串对象等等,服务器通过重用这些共享对象来避免反复创建相同的对象
- 打开服务器的监听端口,并为监听套接字关联连接应答事件处理器,等待服务器正式运行时接收客户端的连接
- 为serverCron函数创建时间事件,等待服务器正式运行时执行serverCron函数
- 如果AOF持久化功能已经打开,那么打开现有的AOF文件,如果AOF文件不存在,那么创建并打开一个新的AOF文件,为AAOF写入做好准备
- 初始化服务器的后台IO模块,为将来的IO操作做好准备
还原数据库状态
根据服务器是否启用了AOF持久化功能,服务器载入数据时所使用的目标文件会有所不同:
- 如果服务器启用了AOF持久化功能,那么服务器使用AOF文件来还原数据库状态
- 否则使用RDB文件来还原数据库状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