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开复离开谷歌想到的

   说在前面的话:所有观点凡没有引处的,大多是个人观点,个人见解难免错误不堪,但绝不会强加给任何人,请以开放的心态阅读,血压高的酌情少读!

    昨天,开复的博客上公布了即将离开谷歌的消息(《再见,谷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erg5.html)。四年,一段恰似读大学的光阴。

    如果把从业也用心理学上金字塔理论做分析的话,那么那些“跟随心去选择”的人肯定是塔顶的人,而我们这些“跟随钱去选择”的人肯定是塔底的了!

    坦白说,我从前对开复先生虽没有恶感,却也没有具体的好感,我只知道他很乐衷于给大学生们写信,讲了很多道理,但却没能做得几件在我看来经天纬地的“大事”。比如乔布斯,他能以个人魅力左右一个国际大公司的起与落,而李先生不过从一个豪门走入另一个豪门,好比花瓶,成了豪门的一个摆设,一个“豪富象征”;大概对于中国,或者说大陆,李先生的加盟意味着该豪门的阔气,至于李先生象征之外的价值,却是抽象难以触碰的。

    《再见,谷歌》中,他提到了一些数字,16%,30%,……商务上我还很愚昧,我不知道这些数字与他的价格是否相当,但我知道他能做出成绩,并且“外人”对这个成绩单也很满意,而他居然还是要选择离开;四年,恰似一个孩子读完了大学可以保研,他却选择了就业!

    现在我很崇拜他,看来他准备把对青年的指导落到实处,切实的担起青年导师的重任,不仅仅是口头上,而是在事业上、工作中。我妄自揣测,大概他的创业会以扶持青年创业为主题,更多的挖掘青年的才智,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平台、成长空间。不知道这将会怎样的惊喜,呵呵。

    资本家,犹如“科学家”之于“科学”的造诣,他掌握资本的第一阶段是“运作”,通过合理搭配让其升值,比如巴菲特;第二阶段是“创造”,通过生产力提高等自我发掘让其升值,比如微软曾经的盖茨(除我们的制造业,通常是双赢,而非剥削);第三阶段则是资本外的“忘我”,承天下为己任。第一阶段的人,顶多做个富豪,第二阶段的人,可谓成“事”,而最受人尊敬的,自然是第三阶段的人。很多人通过慈善事业让自己达到最高境界,巴菲特、盖茨无不是慈善界的伟人;有些人则通过“精神上的慈善事业”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良师益友。我想说,李开复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注意到开复先生祖籍四川,而这次似乎也要选择去成都发展,难道真应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的古话,还只是一个“乡结”,和着“青年导师”的情节一并了了、从此无怨?终究这是个真实的人,是个我们普通人可以望见的人,当巨人时常蹲下身子与我们轻声细语时,拉近的不仅仅是心的距离,还有对追求的肯定。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跟随心去选择”,而不只是那几块孔方兄。

    小的时候,老师肯定会问我们长大了要做什么。现在的孩子,有些想着长大了做个贪官(小学生的理想引发热议:6岁女童“长大想做贪官”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9-09/04/content_11994966.htm),而我小的时候不过是想成为一名伟岸的解放军,后来发现海拔始终上不去,就想着做一名政客,后来发现良心多少丢不去,就想着做一名白领中产阶级(以“钱”为纲,但不是暴富那种),现在发现原来我到底不过是个卖艺的,如果遇上不通情的老板通宵达旦的干活估计身子也要卖进去(当然,迄今还没有)。

    我自认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当身边人或是为工作奔波,或是为生活所累时,我忙里偷闲给自己买了架电子琴,季羡林老先生身前好像说过,希望娃娃们多学点书法、美术或者音乐陶冶情操、避免浮躁(不久前央视音乐频道《民族乐器演奏大赛》中,一位评委提到的,受他的启发以及受参赛人的感染,我的艺术细胞发了点骚)。这件事上,既可以说我“不务正业”,也可以说我听了一次心的呼唤。

    有一只小蚂蚁,他总想从墙这边爬到墙那边,每次爬到一半时就会掉下来,但他却一直不断的去“坚持/重复”着这个动作。

    我们就是这样的小蚂蚁,所不同的是,没人会告诉你你预定要爬的高度是哪,或者是结婚、生子、交房贷的普通人,或者是生意、权钱、潇洒的风流客,或者……

    我们就是这样的小蚂蚁,所不同的是,无论你坚持还是放弃都是一种选择,只是在累的时候记着问问自己:“老子到底想要什么?”

    从李开复离开谷歌想到的:人活着,是有社会责任的。对于普通人,可能就是工作(劳动);可如果我们自认为不普通,那或许就要更进一步。与开复先生不同,我不喜欢给大学生写信,我时常感觉我想做一名贫困小学的孩子王。当哪天我对“钱”的占有欲变得冷淡后,或许我会像伟人那样思考一次。

    朋友,除了金钱、女人(男人),你想要什么?

posted @ 2009-09-05 21:30  陛下  阅读(3052)  评论(2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