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成员类型
C++中的成员分为三种类型:公有成员,私有成员,保护成员。
如果不特别指定,类里所有的成员都是公有(Public)的,不用特地声明。但是私有(Private)成员则是要一定声明的。
这三种类型才成员的区别在于,对于本类来说:
公有成员,外部可以访问的成员。
私有成员,外部不可以访问的成员。
保护成员,外部不可以访问的成员。
乍看起来,私有成员与保护成员的访问权限是相同的,使用私有成员就行了,貌似没有必要再多出来一个保护成员。
实际上,保护成员与私有成员的区别体现在继承上。
继承分为:公有继承,私有继承,保护继承。
公有继承,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作为派生类的公有成员,外部可以访问;
私有继承,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作为派生类的私有成员,外部不可以访问;
保护继承,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作为派生类的保护成员,外部不可以访问;
这三种继承中,派生类都不能访问基类的私有成员。
从继承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护成员和私有成员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也可以说在继承中,保护成员和公有成员没什么区别。
可以看出,保护成员就是夹在私有成员和公有成员间的一个第三者,说是第三者可能不太合适,应该是一夫二妻里的老公,两边他都有关系,但是本质上他又和两边都不同(他是男的。。。)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也可以看出,保护成员的作用主要是在继承时才体现出来的。
可能有好事者又要问,那私有继承和保护继承有什么区别,继承来的成员都是外部不能访问的啊?对于这个问题,继承一次好办,确实没区别,
但是如果再从派生类派生出派生类2,那就有区别了,因为私有成员是不能被再派生出来的派生类2访问的。 ????
C++ 类的静态成员
静态成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实现共享有许多方法,如:设置全局性的变量或对象是一种方法。但是,全局变量或对象是有局限性的。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述类的静态成员来实现数据的共享。
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中,静态成员可以实现多个对象之间的数据共享,并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还不会破坏隐藏的原则,即保证了安全性。因此,静态成员是类的所有对象中共享的成员,而不是某个对象的成员。
使用静态数据成员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是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因此,对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存储一处,供所有对象共用。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但它的值是可以更新的。只要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更新一次,保证所有对象存取更新后的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静态数据成员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静态数据成员在定义或说明时前面加关键字static。
2、静态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如下:
<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
这表明:
(1) 初始化在类体外进行,而前面不加static,以免与一般静态变量或对象相混淆。
(2) 初始化时不加该成员的访问权限控制符private,public等。
(3)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它所属类,因此,静态数据成员是类的成员,而不是对象的成员。
3、静态数据成员是静态存储的,它是静态生存期,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
4、引用静态数据成员时,采用如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名>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下面举一例子,说明静态数据成员的应用:
| #include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 int b, int c); void GetNumber(); void GetSum(); private: int A, B, C; static int Sum; }; int Myclass::Sum = 0; Myclass::Myclass(int a, int b, int c) { A = a; B = b; C = c; Sum += A+B+C; } void Myclass::GetNumber() { cout<<"Number="<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 } void main() { Myclass M(3, 7, 10),N(14, 9, 11); M.GetNumber(); N.GetNumber(); M.GetSum(); N.GetSum(); } |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到Sum的值对M对象和对N对象都是相等的。这是因为在初始化M对象时,将M对象的三个int型数据成员的值求和后赋给了Sum,于是Sum保存了该值。在初始化N对象时,对将N对象的三个int型数据成员的值求和后又加到Sum已有的值上,于是Sum将保存另后的值。所以,不论是通过对象M还是通过对象N来引用的值都是一样的,即为5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