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理论 And 测试用例的编写

软件测试的定义:使用技术手段,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目的: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运行程序,验证程序与产品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反馈给开发人员修改晚上产品功能或缺陷;

1、目的:发现缺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2、方法:运行程序(像用户操作软件一样操作)

方式:输入一个数据,点击提交,得到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例如:有些错误提示是在页面上显示出来,有一些是不是在页面上显示出来,显示是以图片的形式提示还是以文字的形式提示等等。

软件测试的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在不知道代码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性测试,测试人员在做;

白盒测试:在知道开源代码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在代码的角度考虑测试,开发在做;

软件组成部分:IPO =Input(输入)+Process(处理)+Output(输出);

【如果有段代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运行,那么就是垃圾代码。问:怎么知道或者怎么测试那段代码是垃圾代码呢】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1、找缺陷,提交缺陷,跟踪缺陷;

2、运行程序,执行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等;

3、设计并编写测试用例,用例评审等工作;

4、测试总结,出具测试报告;

5、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的编写;

以上测试顺序:5——3——2——1——4

开发程序流程:需求-开发-测试-运维上线

测试用例到底怎么写的:

1、测试数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2、前置条件,用例编号,编号,重要级别,编写人;

怎么测全怎么测对,是一个难点;

测试用例的写作规范【涉及到excle的基础操作+熟练操作】此部分为重点。

  • 测试数据:

1、输入项及其取值,需要输入项名称并取值

2、建议所有的输入项都体现到测试数据中,

3、一个用例是一组数据的测试;

4、设计测试数据可以选择精确数据也可以选择范围数据;

5、测试数据的时候要测试有效数据无效数据

设计操作用例,一切以用户的操作为准,用户能够测试有效数据,那就测试有效数据,用户测试不了的无效数据,那就不用测。一切的出发准测是模拟用户的操作角度

操作步骤: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以减少我们的阅读成本;

                 1、同一个功能点,操作步骤理论上是相同的

                 2、操作步骤不要写的太长,一般建议是一个页面的输入一个提交

                 3、注意在操作步骤中不要写数据,只要写数据项的名称

预期结果:是用户期望的结果成功的和失败的结果。成功后的效果和失败后的效果体现

前置条件: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去进行,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写前置条件

标题:       标题是很重要的!!!!标题是简明扼要的描述测试用例;

                   在测试执行的时候,测试用例需要多次被执行;

                   标题简单的说就是核心数据和核心预期结果的合并;

                   有效用例:核心数据+预期结果;

                   无效用例:导致失败的数据+预期结果;

注意:理论上来说,用例的标题不可能是一样的。如果出现一样,表明表述不准确;

【简化版的测试用例和完整版的测试用例都需要掌握】

编号:按照公司要求

所属模块:可以分阶段完成测试

重要级别:1、时间紧张的时候,可以找到重要的用例优先测试 2、根据重要级别的占比,评估测试用例的完整程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确定级别。使用的功能越频繁,肯定越重要。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比如涉及到支付、安全性、用户权限等都很重要。

 

 

 

 

 

 

 

 

posted @ 2024-05-09 15:57  不笨de汤姆猫  阅读(3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