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Datacom笔记之实现VLAN间通信
10.1 使用路由器物理接口

路由器三层接口作为网关,转发本网段前往其它网段的流量。
路由器三层接口无法处理携带VLAN Tag的数据帧,因此交换机上联路由器的接口需配置为Access。
路由器的一个物理接口作为一个VLAN的网关,因此存在一个VLAN就需要占用一个路由器物理接口。
路由器作为三层转发设备其接口数量较少,方案的可扩展性太差。
10.2 使用路由器子接口

子接口(Sub-Interface)是基于路由器以太网接口所创建的逻辑接口,以物理接口ID+子接口ID进行标识,子接口同物理接口一样可进行三层转发。
子接口不同于物理接口,可以终结携带VLAN Tag的数据帧。
基于一个物理接口创建多个子接口,将该物理接口对接到交换机的Trunk接口,即可实现使用一个物理接口为多个VLAN提供三层转发服务。
10.2.1 子接口处理流程
交换机连接路由器的接口类型配置为Trunk,根据报文的VLAN Tag不同,路由器将收到的报文交由对应的子接口处理。


子接口终结VLAN的实质包含两个方面:
对接口接收到报文,剥除VLAN标签后进行三层转发或其他处理。
对接口发出的报文,又将相应的VLAN标签添加到报文中后再发送。
10.2.2 子接口配置示例
子接口需要配置终结的VLAN ID。
路由器根据收到报文的VLAN ID选择对应的子接口处理(子接口接受携带VLAN Tag的报文)。
子接口发送报文时携带配置的termination vid 。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10
[R1-GigabitEthernet0/0/1.10]dot1q termination vid 10
[R1-GigabitEthernet0/0/1.10]ip address 192.168.1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1.10]arp broadcast enable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20
[R1-GigabitEthernet0/0/1.20]dot1q termination vid 20
[R1-GigabitEthernet0/0/1.20]ip address 192.168.20.254 24
[R1-GigabitEthernet0/0/1.20]arp broadcast enable
dot1q termination vid命令:用来配置子接口Dot1q终结的单层VLAN ID。缺省情况,子接口没有配置dot1q终结的单层VLAN ID。
arp broadcast enable命令用来使能终结子接口的ARP广播功能。缺省情况下,终结子接口没有使能ARP广播功能。终结子接口不能转发广播报文,在收到广播报文后它们直接把该报文丢弃。为了允许终结子接口能转发广播报文,可以通过在子接口上执行此命令。
10.3 使用VLANIF技术实现VLAN间通信
10.3.1 三层交换机和VLANIF接口

二层交换机(Layer 2 Switch)指的是只具备二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Layer 3 Switch)除了具备二层交换机的功能,还支持通过三层接口(如VLANIF接口)实现路由转发功能。
VLANIF接口是一种三层的逻辑接口,支持VLAN Tag的剥离和添加,因此可以通过VLANIF接口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VLANIF接口编号与所对应的VLAN ID相同,如VLAN 10对应VLANIF 10。
10.3.2 VLANIF配置示例

[SW1]vlan batch 10 20
[SW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W1-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SW1-GigabitEthernet0/0/1] port default vlan 10
[SW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
[SW1-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SW1-GigabitEthernet0/0/2] port default vlan 20
[SW1]interface Vlanif 10
[SW1-Vlanif10]ip address 192.168.10.254 24
[SW1]interface Vlanif 20
[SW1-Vlanif20]ip address 192.168.20.254 24
10.3.3 VLANIF转发流程
假设PC、三层交换机上都已存在相应的ARP或MAC表项。

PC1与PC2之间通信过程如下:
1、PC1通过本地IP地址、本地掩码、对端IP地址进行计算,发现目的设备PC2与自身不在同一个网段,判断该通信为三层通信,将去往PC2的流量发给网关。PC1发送的数据帧:源MAC = MAC1,目的MAC = MAC2。
2、交换机收到PC1发送的去往PC2的报文,经解封装发现目的MAC为VLANIF10接口的MAC地址,所以将报文交给路由模块继续处理。

3、路由模块解析发现目的IP为192.168.20.2,非本地接口存在的IP地址,因此需要对该报文三层转发。查找路由表后,匹配中VLANIF20产生的直连路由。
4、因为匹配的为直连路由,说明已经到达最后一跳,所以交换机在ARP表中查找192.168.20.2,获取192.168.20.2的MAC地址,交由交换模块重新封装为数据帧。

5、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以明确报文出接口、是否需要携带VLAN Tag。最终交换模块发送的数据帧:源MAC = MAC2,目的MAC = MAC3,VLAN Tag = None。
10.5 二、三层接口对比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