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oftware System提出的5个步骤改进该模型
(1)当开发团队正在编码时发现需求分析工作有所缺陷,他们不得不重新做需求分析、修改之前的设计、进而修改代码。
(2)如果来自瀑布上层工作的缺陷仅仅带来下层的修改工作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了,如果开发团队笃信工程方法,他们不认为导致他们返工的意外情况会不时出现,他们会及其严谨地按照当前及其严密而步骤清晰的设计来实施(这就是常见的工程模式)。
(3)如果当他们大功告成时发现他们的产品不符合用户的需求,那么恐怕就是前功尽弃,要推倒重做了。
(4)由此,瀑布模型又衍生出了一些变化的,不同步骤间具有交互的模型,但即便如此其模式仍显得古板,而且需要大量文档的支持。
(5)随着软件工程方法的不断实践,这个重量级的办法在大多数软件开发过程中越发显得笨重而低效。
基于以上5个缺点提出以下5个改进瀑布模型方法
1. 早期用户参与:让用户更早地参与需求分析和设计,确保需求的准确性。
2. 引入敏捷方法:融合敏捷开发的理念,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3. 增强迭代性: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增加迭代环节,及时反馈和调整。
4. 持续验证和测试: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 灵活文档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文档的详细程度和更新频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