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叙事时间与叙事节奏
关于叙事时间与叙事节奏
引入
-
省略:叙事时间为 \(0\) 。如,《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
概述:叙事时间 \(<\) 故事时间。如,《千里江山图》:上海几个月,南京几个月。
-
场景:叙事视角 \(=\) 故事时间。
-
延缓:叙事时间 \(>\) 故事时间。如,《千里江山图》:送情报;《山藏》:一天的时间。
-
停顿:故事时间为 \(0\) 。一般故事时间的停止往往是转入议论或者人物的心理描写。如,《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五个概念其实只是叙事时间的处理 而这种处理就能形成叙事节奏。文字中的延缓、概述和省略,因为很难去和真正的时间比较,最显性的就是字数安排。
《千里江山图》的延缓和概述为了什么目的?为什么不省略?
《千里江山图》里就从内容来说,谈恋爱是概述,送情报是延缓,站在写作者角度,为啥不倒过来?
所以最简单的一点,延缓的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而概述的内容往往可能是次要的。
那么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既然不重要,为什么不省略?以及重要的送情报延缓了,还有没有另外的效果?
文学是一个复杂又精巧的小把戏。
人物形象:通过概述两人谈恋爱,来表现出两人恩爱的状态,进而凸显出叶桃愿意将国家大义置于儿女私情之前的形象。
叙事: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与后文送情报时稍显紧张的氛围形成反差,具有表现力。
读者体验:能营造出两人甜蜜的关系,而后文叶桃“先行离去”则使读者的期待落空,使读者有较为起伏的阅读体验。
主题:再进一步考虑,这显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作者干嘛写爱情,一定有目的。这是一个革命故事,主人公是陈千里。所以爱情最重要的作用是补充了陈千里参加革命的缘由。男主就是先谈恋爱,然后才被引导走上革命道路的。所以这部分还是要写的,正因为情深,所以叶桃信任他,正因为情深,所以他继承爱人的遗志。如果省略,就没有说服力,但是又不是重点,所以概述。
这是最基本的一层叙事时间安排的问题。
其实,我们还没真正进入叙事节奏。
延缓了叙事时间,节奏是怎么样的?在《千里江山图》中的确变慢了。但常常有一种误区:节奏慢就是舒缓。
那么不妨来考虑《石门阵》。题中所问的“反复”,从叙事时间来看,本质作者在干嘛?
在故事里面反复,常常是为了延缓。那这个文本就很典型,通过反复可以延缓叙事时间,让叙事节奏变慢。
但是起到的效果是什么?
起延宕效果,引发读者的好奇与追问;起渲染效果,丰富故事内容。
渲染的话,如果从氛围来看,渲染的氛围是怎么样的?
是较为紧张的的氛围。
这就带来了延缓或者延宕的一个重要效果:当叙事节奏变慢,不一定是舒缓,可能是紧张。比如送情报,一切的慢,都是吊胃口,让你越来越期待。同时也符合送情报本身比较紧张的氛围。
但是相应的《山藏》就不一样了,它过去的时间是概述,现在的时间是延缓。所以一定看文本内容,山藏的现在是一天,过去的时间虽然不明确,但是肯定包含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战争的内容,它大量概述,但反而因为信息的堆叠让人能感受到紧张。而对于现在的一天的拉长,又让人能感受到舒缓。所以是张弛有度。
让人联想到,现实世界的安宁,和历史中红军战士付出的牺牲。所以叙事节奏是很灵活的,是和内容是吻合的。
《变形记》开头省略,为什么?省略的内容是否不重要?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省略了他变成甲虫的原因,和变成甲虫的经过。
从作者角度来说,为何省略这些内容?
一方面,吸引读者阅读;另一方面,主人公变成甲虫的经过或者原因,本就是此书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有时候不是因为不重要才省略,相反,可能是因为太重要而省略。省略的东西,意无穷,因为无穷,难以言说,故而省略,让读者自己去寻找。
“桌上摊放着布料样品一—萨姆沙是推销员一—桌子上方挂着一幅画”、“并以漂亮的镀金画框裱起”是哪种叙事时间?在下一段有一个格里高尔的视线望向窗外,是不是?在上述的这个部分,在故事时间里,即所谓的真实时间里面,格里高尔有做什么事情吗?
这就是停顿。
首先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他看到的是桌子上堆放的布料,还有那个镜框。此外,比如说他是一个什么什么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买的,这个在现实的时间当中,其实并没有发生。这是他的内心活动,或者说只是一个补充的这样一个介绍嘛,所以这地方是停顿。
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有这样的一个停顿,这个停顿起什么作用?他看到这个布料,看到这幅画,在这个时候停顿了。
可以介绍他的身份。也可以通过镀金画框看出他的一种生活的状态,或者说他想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从而去看看当时的社会风气。
但是把它放到这一段里再看看,在这个地方停顿不会只是因为这句话而已,一定要把它放到整个时间线上再去看,就是为什么前面的时间是正常在走的,当时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停顿了?
这不是梦。也就是说他其实当时的那个状态之下,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然后他就是在打量他的房间,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然后这时候他看到了那幅画,那幅画呢,他要是放在一个画框里。当他的视线看到那个画框的时候,他可能也会看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的样子。所以他在这样的一个停顿之后,他把视线望向了窗外。
所以叙事时间的安排,无论是选择省略还是概述,还是延缓,它其实都是有其目的的。此外,它们可以构成一种叙事节奏,节奏本身也是有其目的的,他们一定都为了这个小说的故事内容服务。
很灵活,有的时候延缓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但是有的时候延缓,就是为了让你感觉到舒缓。还可以想想那个《长出一地好荞麦》的老李,他是不是也说到行文舒缓符合这个老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这个学问很深啊。
一定要站到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