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

经过三周的学习体验,java的学习从无到有,写出自己的第一个电梯。但是由于毫无基础,所以三次的成绩不太理想,刚开始学起来有点吃力,第一次作业虽然功能实现但是使用的是面向过程,到第二次作业才逐渐理解面向对象的原理,而第三次作业由于时间太紧提交的作业是crash。这种限时提交互相测试的机制很残忍但是也很能提高自身能力,在一次次debug过程中成长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呢。

(2)第二次作业类的内聚和相互间的耦合情况

(我的control直接当作main来写,里面是空的。。)

(3)bug的分析

第三次的crash自不必多言,主要讲下第二次作业吧。第一次作业是正则表达式在写的时候把不匹配判断不小心注释掉了,所以只支持正确输入,导致bug的出现。第二次作业是同质问题的错误,我在写的时候未考虑不相邻的同质情况,所以在公测时的一些测试点没能通过。

总的来说,在分类树上的体现就是错误分散,很大一部分问题是细节上的处理错误,这可能与我开始写代码之前的构思不够充分导致的,时常在没能完全想好前就开始码代码,导致不断的重写改写而疏漏许多逻辑上的错误。

判断别人的bug无非就是边界问题(这也是我经常犯的错误),数组越界的处理。另一方面,readme也是在互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扣分。

(4)心得体会

从大一入学就开始听说,大二下学期是最艰苦的一个学期,尤其是面向对象这门课,当时不以为然的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这份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