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ICMPv6 IPV4使用ICMP做很多事情,诸如目的地不可达等错误消息以及ping和traceroute等诊断功能。ICMPv6也提供了这些功能,但不同的是,它不是独立的第3层协议。ICMPV6是IPV6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信息包含在基本IPv6报头后面的扩展报头中,ICMPv6新增了一项功能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3:56 JeffreyDin 阅读(344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 IPv6第二层寻址 IPV6地址以两种方式与第2层地址相关。第一种方式是IPV6独有的,提供了从第2层地址构建接口ID的机制。第二种方式对IPv4和IPV6都是一样的,提供了将一个IP组播地址映射为一个第2层组播地址的机制。 EU1-64接口标识符 IEEE规定了EUI-64标识符的格式。为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3:48 JeffreyDin 阅读(248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 IPv6地址表示 IPv6地址可以表示为128位由0、1组成的字符串,为了便于计算机理解,将128位的二进制字符串表示为32位的十六进制字符串,为了便于理解,人们将其划分为8组,组与组之间用 :隔开,每组4个字符(也就是16位)。 128位的二进制数 通过由冒号分隔的32位的8组16进制字符串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3:31 JeffreyDin 阅读(5952) 评论(2) 推荐(8)
摘要: 1.链路层概述:(Data Link Layer)(单位:帧 frame)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2:52 JeffreyDin 阅读(231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 2.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每层详解 Layer1:物理层 它定义了设备与物理传输介质(例如,电缆,光纤电缆或射频链路)之间的关系。这包括针对无线设备的连接设备和频率(5 GHz或2.4 GHz等)的引脚,电压,线路阻抗,电缆规格,信号时序和类似特性的布局。它负责在物理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2:32 JeffreyDin 阅读(225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要求必须首先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通道。在连接建立成功之后,双方的通信活动才能开始。通信双方需要传递的信息都是通过已经建立好的连接来进行传递的,而且这个连接也将一直被维持到双方的通信结束。在某次通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这个连接将始终占用着连接建立开始时,通信系统分配给它的资源(通道、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2:22 JeffreyDin 阅读(98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 网络中体系结构的七层、四层、五层是怎么回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既复杂又不用。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五层原理体系结构: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1:02 JeffreyDin 阅读(29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一. 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 1、同一层中的各网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网路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2、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可以是逻辑接口)进行通信。3、每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20:56 JeffreyDin 阅读(1531)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