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幸福

  幸福来自于深度关系。关于幸福,《心流》一书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有一个精妙的观点: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的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21世纪一来,积极心理学日渐风靡,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在幸福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下观点来自于他的著作《真实的幸福》。

  1. 不要去追求短暂的快感

  快感和满足并不是同义词,实际上,他们有着不同的来源。快感是某种感官上的需求得到刺激,从而出现的短时间的快乐体验,而满足感则是在朝着目标一点点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充实与自在。快感随手可得,一杯可乐、一场游戏、一出电影、一个懒觉、一次痴狂的性ai,都能让你得到即时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空虚的,除了体验之外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内容。实际上,相关研究表明,以快感为导向的人陷入抑郁的可能性大于其他人。快感的陷阱还不止这些。根据“适应原则”,同样水平的刺激反复出现后,给人带来的感觉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当习惯了某种乐趣之后,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带来同等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因为痴迷于饮酒、赌博、吸烟、美色等各种娱乐的人,也是因为这条原则而“越玩越大”。

  2. 幸福感与具体的处境关系不大

  最初对幸福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幸福与具体的某些处境是相关的,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相一致,例如,我们觉得财富、婚姻、教育水平、年轻、健康等因素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最新的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对于温饱线以下的群体而言,金钱确实能大大增进幸福水平,但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幸福感的增强就十分有限了。可见,即使出身在富裕的家庭,也未必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幸福,实际上,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其人均GDP只有中国的约三分之一。其次,在塞利格曼过去的研究中,婚姻确实能给人带来明显的幸福感提升。其中40%的已婚者说他们“非常幸福”,而在未婚、离婚、分居或丧偶群体中,只有24%如此报告,而其中具体的原因是尚未研究清楚的。另外,在央视财经频道近日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发现,单身群体感到幸福的比例(45.72%)已经开始与已婚人群(45.70%)相持平,这意味着,婚姻也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至于年轻、健康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也被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一一证伪了。事实上,让几乎所有客观因素都无法对幸福感带来强烈影响的原因,正是“适应原则”——无论你处于怎样的境地,总会很快习惯目前的生活。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基线

  那幸福究竟与什么有关呢?塞利格曼就此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幸福方程式”:H=S+C+V。其中“H”代表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幸福度,“S”表示每个人专有的幸福基准线,“C”意味着个人生活条件的优劣,而“V”则是个人自主的选择。前面已经探讨过了,个人生活条件(如财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的变化只能引起一段时间的幸福感波动,最后又会恢复到个人的基准线水平,所以无法带来持续的幸福或不幸感。而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他本身自带的基准线。天性忧虑、悲观的人,即使处境再好也摆脱不了麻烦,有钱担心身边朋友们不怀好意、得到爱情又担心爱人有一天会抛弃自己,而乐观的人,即使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也能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保持感恩之心,充分享受与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

  4. 幸福的秘诀在于保持乐观

  所以,幸福的第一要义在于保持乐观,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基准线,不管在怎样的生活水平中依旧对生活充满热情。塞利格曼指出悲观者和乐观者在归因风格的三个维度上(个人性、持续性、普遍性)是截然相反的,这也是决定他们快乐或痛苦的最重要原因。悲观者遇到坏事时,容易觉得这是由于自己身上的问题造成的,并且这些坏事还将会一直发生,甚至出现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遇到好事时,则会觉得这些都只是偶然的、靠运气的、昙花一现的。而乐观者上述的特征则恰好与悲观者是完全相反的。因此,悲观者要改变自己的幸福基准线,就必须学会像乐观者一样思考问题,多关注自己的优势、客观地看待事情。

  5. 真正的幸福必须来自持续的努力

  真正的幸福,与快感无关,它是持续的满足。而人在什么时候会感到满足呢?答案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心无旁骛到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当中,一点一点地取得进展,这个过程就会让人感到满足。而这反应的正是变量“V”。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优势、投入、进展。

  优势:赛格里曼总结了人身上的24种性格优势,他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这些优势,并且擅长于其中的几项,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更能让人取得进展和体验掌控感。如“谨慎”优势者从事审核、整理工作,“社交智慧”优势者喜欢与人合作,“好奇心”优势者从事研究。

  投入: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活动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忘记了时间与周围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创造力与掌控感,感觉自己与活动本身融为一体,并沉浸在强烈的满足感中,这种感觉被心理学称为“心流”。塞利格曼认为,在劳动报酬已经足够的情况下,一份工作的好与坏,就在于能给员工带来多少“心流”体验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的工作,才能被员工将其视作终生的事业。

  进展:除了“适应原则”之外,幸福的另一条原则是“进展原则”,相对的水平不能带来幸福,绝对的变化才能唤起对幸福的感受,所以持续幸福的秘诀就是不断地取得进展,因此,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进的过程。许多努力了数十载的研究人员在到达退休年龄后仍在继续工作,他们已经取得了无数的盛誉,难道是嫌还不够多吗,不是的,是因为过去的美誉不能维持他们的自豪感,只有在不断地取得新发现的时候,才是最感到满足和欣慰的。

posted @ 2021-10-28 09:28  光何  阅读(40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