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习——华为AI Day10

一、如何让AI更好的理解人类语言?

1、提示词Prompt

如何创建好的Prompt?
遵守原则——CRISP原则
作用:该框架本质是思维工具而非教条,实际效果取决于对人物本质的理解深度细节约束比角色定义更关键
情感类交互优先强化角色代入

i.Context情境设定

例:假设你是资深营养师,面相亚健康上班族群体。
注意:给出具体的目标、场景;

ii.Role角色定义

AI所需要模拟的角色。
正确说法:作为区块链技术专家,用类比方式解释。需要把角色的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iii.Instruction明确指令

结构化模版:
                请完成:
                要求包括:
                - 要素1:
                - 要素2:
                输出格式:

iv.Specificity细节约束

计划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指定详细的限制条件;
示例:举例5个2024年新出现的SaaS商业模式,每个需包含:
目标客户画像 核心价值主张 技术实现路径

v.预防偏差

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修正指令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需要通过xxxx案例说明。

 

2、思维链CoT(Chain of Thoughts)

i.概述

一系列短句逐步描述推理逻辑,将复杂推理分解为一系列中间步骤,链式一次解决。
比如:Deepseek 深度思考
    kimi  深度思考

ii.优点和缺点

优点:加强模型推理能力,增强答案的可解释性、可控性。
缺点:
  • 存在事实幻觉问题。如果前面错了,后面按思路无法纠偏;
  • 约束了大模型原有思维;
  • 对指令涉及有一定要求。

iii.适用人物和场景

需要多步骤推理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应用场景:
  • 工单审核
  • 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清洗、数据血缘追踪等)
  • 论文分析
  • 数据计算
  • 决策

iv.优势

现在KIMI和Deepseek的深度学习中,通过模型一步步的慢慢思考,通过中间步骤验证准确性。
COT更适合结构化明确的问题(如:数学计算)而对开发性创意任务可能产生反效果,实际应用通过AB测试最优提示策略。

3、检索增强式生成RAG

i.概述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让AI更“靠谱”的技术,简单来说就像给大模型配了个实时更新的知识库助手。

RAG大模型类似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思考,或者通过外部摘录数据,整合成完整的文档回复用户的问题;

RAG动态更新数据库,与SFT互补;

RAG:输出格式固定、企业内部数据安全
SFT:外部开放域、微调、领域专家知识、专业;
注意:两个结合使用,可以互补;

image

 

 
防“AI瞎编”、破“信息茧房”、省“训练成本

思考:今天温度怎样?今天有哪些娱乐新闻?xx公司内部对于三级违规的惩罚制度是什么样的?
上述问题,基于Prompt,模型能够回复吗?
知识存在边界,无论如何沟通都无法获得需要的回答,这时候表明触及模型知识边界,需要用到RAG。

ii.核心原理

  • 检索:当有用户提问时,系统会先像搜索引擎一样,从数据库/文档库中快速找出相关段落(比如最新政策或企业私密数据);
  • 增强:把这些新鲜资料打包成“参考资料”喂给大模型;
  • 生成:大模型结合自身语言能力+刚查到的资料生成回答;

posted on 2025-08-25 15:04  gkhost  阅读(2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