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漫谈读后感

架构漫谈读后感

关于架构我了解甚少,于是阅读资深架构师王概凯的架构漫谈来进一步了解。

架构漫谈一通过类比的方式介绍了什么是架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架构。根据这段定义上看,架构好像是一个过程,但又有些模糊,所以作者讨论了架构产生的原因。类比于早期完全独立生活的人类之后演变成多人分工,合作完成这些事情,这些人必须要通过某些机制合在一起,让每个人完成生存所必需的事情。从社会架构方面进一步理解架构。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也可以归纳出架构产生的动力: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人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目标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人完成这个系统,满足条件(如果个人就可以完成系统的提高,也不需要别的人参与,也就不需要架构的涉及,只是工匠,并且一般这个工作对时间的要求也不迫切。当足够熟练之后,也会有一定的架构思考,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质量,提高个人的时间效率)。总结来说架构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

架构漫谈二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作者通过几个例子,讨论了一下认识概念的误区,如何有效的去认识概念,明白概念背后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对概念的理解,快速的进行学习。架构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又通过相和抽象来讨论了一下认识概念的误区,如何有效的去认识概念,明白概念背后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对概念的理解,快速的进行学习。掌握了这些原则,会有利于帮助我们在架构阶段,快速的识别和定位问题。

架构漫谈三: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题。按照之前架构的定义,做好架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一则笑话给出我们在识别架构时的问题。找出问题的主体,是做架构的首要问题。问题主体一定是人,当明白了问题的主体,我们才可能真正的认识问题是什么。因为问题的主体是问题的隐含边界,边界不确定下来,问题就是不确定的。一旦确定了主体,剩下的就是去搞明白主体有哪些问题。这个就比较直接了。总结一下,要正确的认识问题,需要问两个问题:这是谁的问题?有什么问题?

架构漫谈四:如何做好架构之架构切分。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沟通的误解,或者主观上有很多不必要的利益诉求导致的。但是总还有一部分确实是有问题的,需要做调整,那么就必须要有所动作,做相应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架构的切分。当人们认识到要主动的去切分一个系统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忘掉利益这个原动力。所有的切分决策都不能够违背这一点,这是大方向。切分的原因也有很多:某个或者某些利益相关人负载太重;时间上的负载太重;

空间上的负载太重,本质上还是时间上的负载太重;某个或者某些利益相关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那么切分的原则,我的理解就是权益和义务要相当,大家才会更愿意完成这个任务。

 

架构的切分,结果大多是树状结构的切分,切分应该尽量的做到使得树的结构平衡,这样树的整体效果才会更好,整体工作的完成度也会更高。

 

说实话从第四篇开始有些部分内容我开始出现了理解困难,不知道上下文章背后的逻辑原理是什么,因此我下一篇不会是对此的读后感,更可能是阅读架构实践教科书的读后感。

  

 

posted @ 2023-02-21 22:22  清谦  阅读(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