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Basic Day1 Notes
1、如下代码中关于script的部分,详细解释是下document是从哪里来的? 以及this的含义通俗理解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pink { background-color: pink; } </style> </head> <body> <button class="pink">按钮1</button> <button>按钮2</button> <button>按钮3</button> <button>按钮4</button> <script> let b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button') for (let i = 0; i < bts.length; i++) { bts[i].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document.querySelector('.pink').className = '' this.className = 'pink' }) } </script> </body> </html>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HTML和JavaScript示例,用于实现按钮的点击切换背景颜色效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script
部分以及document
和this
的含义。
1. document
的来源
document
是一个全局对象,它是 Web 浏览器提供的 JavaScript 环境的一部分。document
对象代表整个 HTML 文档,通过它你可以访问和操作页面上的元素。
在这个例子中,document
对象允许你使用各种方法来选择、创建、删除和操作页面中的元素。比如,document.querySelectorAll('button')
会返回页面中所有 <button>
元素的一个 NodeList(类似于数组)。
2. this
的含义
在 JavaScript 中,this
关键字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它的上下文。在这个例子中,this
是指向当前执行函数的上下文对象。由于 this
是在事件处理函数中使用的,所以它指代的是触发该事件的 DOM 元素。
在代码中:
- 当你点击某个按钮时,事件处理函数
function () { ... }
会执行。此时,this
就代表被点击的按钮元素。 this.className = 'pink'
是在将当前被点击的按钮的class
设置为pink
。
3. 代码详细解释
let b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button')
这一行代码使用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button')
选择了页面中的所有按钮元素,并将它们存储在变量 bts
中。
for (let i = 0; i < bts.length; i++) { bts[i].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document.querySelector('.pink').className = '' this.className = 'pink' }) }
- 这一段代码是一个循环,它遍历所有按钮,并为每个按钮添加一个点击事件监听器。
document.querySelector('.pink').className = ''
:当按钮被点击时,这行代码会找到当前具有pink
类的元素(即背景颜色为粉红色的按钮),并清除它的class
(即去掉pink
类)。this.className = 'pink'
:然后,将this
(当前被点击的按钮)的class
设置为pink
,从而改变它的背景颜色。
4. 代码运行效果
当你点击任意一个按钮时,首先会移除之前任何一个按钮的 pink
类,然后给当前被点击的按钮添加 pink
类。这样,你就能实现按钮之间的背景颜色切换效果。
总结
document
是浏览器提供的全局对象,代表 HTML 文档,可以通过它访问和操作页面元素。this
在这个代码片段中代表当前被点击的按钮元素。通过它,你可以动态操作被点击的按钮。
2、<style>没有说一定要写在head标签里吧?
是的,<style>
标签没有严格要求必须写在 <head>
标签内。虽然将 <style>
标签放在 <head>
标签中是最常见的做法,因为它符合最佳实践,使得页面结构更清晰,样式规则在文档加载时就能被浏览器解析和应用,但你也可以在 HTML 文档的其他部分使用 <style>
标签。
1. 常见的 <style>
放置位置
-
<head>
内:推荐的位置,因为它保证样式在 HTML 内容加载之前被解析。放在<head>
中也有助于分离文档结构(HTML)、样式(CSS)和行为(JavaScript)。 -
<body>
内:你也可以将<style>
标签放在<body>
内部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某个特定的 HTML 元素之前或之后。这种用法可能会用在动态生成样式或者特殊场景中。
2. <style>
放在 <body>
的影响
如果你将 <style>
放在 <body>
内部,浏览器会在遇到它时才开始解析和应用样式规则。因此,放在 <body>
内的样式可能会在页面加载时稍微延迟应用,尤其是在样式位于页面较下方时。不过,除非样式在页面加载的早期非常重要,否则这种延迟通常是可以忽略的。
3. 什么时候会在 <body>
中使用 <style>
?
- 动态样式:在一些情况下,脚本可能会根据用户交互动态生成或插入
<style>
标签。 - 特殊需求:某些特定的样式仅适用于文档的特定部分,并且可能希望样式仅在渲染到相关部分时应用。
总结
尽管没有强制规定 <style>
必须放在 <head>
中,但从维护性、可读性和性能的角度来看,通常将其放在 <head>
中是最佳实践。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其放在 <body>
中。
2、如何理解forEach里面的=>这种箭头符号和语法含义呢?给出概念、通俗解释和举例说明
箭头函数(Arrow Function)是 JavaScript ES6 引入的一种新语法,用于简化函数的定义。它使用箭头符号 =>
作为函数体的标识符,相比于传统的函数声明,它具有更简洁的语法形式,并且不绑定 this
关键字。
概念
- 箭头函数 是一种简化版的匿名函数。
- 语法:
(参数) => {函数体}
。 - 特点:
- 更简洁的语法:无需使用
function
关键字。 - 不绑定
this
:箭头函数不会创建自己的this
,它会继承外层上下文中的this
。
- 更简洁的语法:无需使用
通俗解释
传统的函数声明方式比较冗长,而箭头函数通过省略 function
关键字,使得代码更加简洁直观。更重要的是,箭头函数的 this
绑定是“静态”的,即它会继承定义它的环境中的 this
,不需要像传统函数那样显式地使用 bind()
来固定 this
。
举例说明
1. 传统函数 vs 箭头函数
传统函数:
let add = function(a, b) { return a + b; }; console.log(add(2, 3)); // 输出 5
箭头函数:
let add = (a, b) => a + b; console.log(add(2, 3)); // 输出 5
解释:
- 传统函数需要写
function
关键字,而箭头函数不需要。 - 如果箭头函数的函数体只有一行代码,并且直接返回值,则可以省略花括号
{}
和return
关键字。
2. forEach
方法中的箭头函数
传统函数写法:
let arr = [1, 2, 3, 4, 5]; arr.forEach(function(item) { console.log(item); });
箭头函数写法:
let arr = [1, 2, 3, 4, 5];
arr.forEach(item => console.log(item));
解释:
- 这里的
item => console.log(item)
是一个简化版的匿名函数,item
是forEach
中每次迭代传入的元素,console.log(item)
是函数体。 - 不再需要写
function
关键字,也不用写括号和花括号,代码更加简洁。
3. this
绑定问题
传统函数中的 this
:
function Person() { this.age = 0; setInterval(function growUp() { this.age++; // 这里的 `this` 指向的是全局对象,而不是 `Person` 实例 console.log(this.age); }, 1000); } let p = new Person(); // 输出 NaN,因为 `this.age` 是 undefined
箭头函数中的 this
:
function Person() { this.age = 0; setInterval(() => { this.age++; // 这里的 `this` 指向 `Person` 实例 console.log(this.age); }, 1000); } let p = new Person(); // 每秒输出年龄递增的数字
解释:
- 在传统函数中,
this
的值取决于函数的调用方式,因此需要用bind()
来固定this
。 - 在箭头函数中,
this
绑定的是定义时的上下文,所以在上面的例子中,this
总是指向Person
实例,而不是全局对象。
总结
- 箭头函数简化了语法,使代码更易读。
- 它的
this
是静态绑定的,继承外部上下文的this
,不受调用方式的影响。 - 可以在需要简化函数表达式的地方(如回调函数、数组操作等)使用箭头函数。
3、JavaScript中let和var的概念、作用、区别和举例说明
在 JavaScript 中,let
和 var
是用来声明变量的关键字。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作用域、变量提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概念
var
:是 JavaScript 中最早引入的变量声明方式,在 ES5 及之前版本中广泛使用。let
:是 ES6(ES2015)引入的,用于声明块级作用域的变量。相对于var
,let
提供了更严格的作用域管理。
作用
var
:可以声明一个在函数作用域或全局作用域内的变量。如果在一个函数内声明var
,这个变量在整个函数内都可以访问。如果在函数外声明var
,这个变量就是全局的。let
:声明的变量在块作用域内有效(即{}
包裹的范围),在块外无法访问。这使得let
更符合现代编程中对局部作用域的需求。
区别
-
作用域
var
是函数作用域,它声明的变量要么是函数内的局部变量,要么是全局变量。let
是块级作用域,它声明的变量只在块{}
内有效。
-
变量提升(Hoisting)
var
声明的变量会被“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顶部,但赋值操作不会提升。例如,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使用(值为undefined
)。let
声明的变量也会被提升,但在实际声明之前不能使用,若使用会导致ReferenceError
错误。
-
重复声明
- 使用
var
可以在同一个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名变量,而不会报错。 - 使用
let
不能在同一个作用域内重复声明同名变量,否则会报错。
- 使用
-
块级作用域
let
支持块级作用域,在if
或for
等代码块中声明的变量只在块内有效。var
不支持块级作用域,在代码块中声明的变量在外部也可以访问。
举例说明
1. 作用域差异
function testVar() { if (true) { var x = 10; } console.log(x); // 输出 10,x 在函数内可访问 } function testLet() { if (true) { let y = 10; } console.log(y); // 报错,y 只在块内有效 } testVar(); testLet();
解释:
var
声明的变量x
在整个函数内都是有效的,因此可以在if
块外部访问。let
声明的变量y
只在if
块内有效,访问块外的y
会报错。
2. 变量提升差异
function hoistVar() { console.log(a); // 输出 undefined,变量提升但未赋值 var a = 5; } function hoistLet() { console.log(b); // 报错,b 在声明前不可访问 let b = 5; } hoistVar(); hoistLet();
解释:
- 在
hoistVar
中,var
声明的变量a
被提升,虽然声明在console.log()
之后,但不会报错,输出undefined
。 - 在
hoistLet
中,let
声明的变量b
也被提升,但在赋值前不可使用,因此会报错ReferenceError
。
3. 重复声明差异
var c = 1; var c = 2; // 不会报错 console.log(c); // 输出 2 let d = 1; let d = 2; // 报错,不能重复声明
解释:
var
可以在同一作用域中多次声明变量c
,不会报错,最后的值会覆盖之前的声明。let
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d
,第二次声明会导致报错。
4. 块级作用域的作用
for (va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000); // 输出 3, 3, 3 } for (let j = 0; j < 3; j++) { setTimeout(() => console.log(j), 1000); // 输出 0, 1, 2 }
解释:
- 使用
var
声明的i
作用域是全局的,setTimeout
中的回调函数会在for
循环结束后执行,因此输出3, 3, 3
。 - 使用
let
声明的j
在每次循环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域,setTimeout
的回调函数会捕获每次循环的j
,因此输出0, 1, 2
。
总结
var
:函数作用域、变量提升、允许重复声明、不支持块级作用域。let
:块级作用域、变量提升但在声明前不可使用、不允许重复声明、支持块级作用域。
一般来说,推荐使用 let
而非 var
,因为 let
提供了更严格和可预测的作用域管理,符合现代 JavaScript 编程习惯。
4、对于这两段循环代码给出的结果,请详细分析差异,
块级作用域的作用
for (va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000); // 输出 3, 3, 3 } for (let j = 0; j < 3; j++) { setTimeout(() => console.log(j), 1000); // 输出 0, 1, 2 }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详细分析这两个循环的差异。
1. 理解 var
和 let
的作用域
在 JavaScript 中,var
是函数作用域的,而 let
是块作用域的。这意味着使用 var
声明的变量可以在其声明的函数或全局作用域内任何地方访问,而使用 let
声明的变量只能在其声明的块(例如循环、条件语句等)内访问。
2. 第一个循环(使用 var
)
for(var i=0; i<3; i++){ setTimeout(()=> console.log(i), 1000) }
- 第 1 步:循环开始,
i
被初始化为 0。 - 第 2 步:
setTimeout
被调用,但由于它将在 1 秒后执行,所以这里的console.log(i)
并不会立即执行。 - 第 3 步:循环继续,
i
增加到 1,setTimeout
再次被调用,但同样不会立即执行。 - 第 4 步:循环继续,
i
增加到 2,setTimeout
再次被调用。 - 第 5 步:循环结束,
i
最终值为 3。 - 第 6 步:大约 1 秒后,第一个
setTimeout
执行,此时i
的值是 3,所以打印出 3。 - 第 7 步:接下来的两个
setTimeout
也依次执行,由于它们捕获的是同一个i
(因为var
的作用域是整个函数),所以都打印出 3。
3. 第二个循环(使用 let
)
for(let i=0; i<3; i++){ setTimeout(()=>console.log(i), 1000) }
- 第 1 步:循环开始,
i
被初始化为 0,并且这个i
只在当前循环迭代中有效。 - 第 2 步:
setTimeout
被调用,它捕获了当前迭代的i
值,即 0。 - 第 3 步:循环继续,
i
增加到 1,并且创建了一个新的i
变量,setTimeout
再次被调用,捕获了新的i
值。 - 第 4 步:循环继续,
i
增加到 2,再次创建了一个新的i
变量,setTimeout
被调用,捕获了新的i
值。 - 第 5 步:循环结束。
- 第 6 步:大约 1 秒后,第一个
setTimeout
执行,打印出它捕获的i
值,即 0。 - 第 7 步:接下来的两个
setTimeout
依次执行,每个都打印出它们各自捕获的i
值,即 1 和 2。
4. 结果对比
- 使用
var
的循环输出了三次3
,因为setTimeout
捕获的是同一个i
变量,而这个变量在循环结束后的值是 3。 - 使用
let
的循环按顺序输出了0
,1
,2
,因为每次迭代都创建了一个新的i
变量,setTimeout
捕获的是每次迭代时的i
值。
这种差异是由于 JavaScript 中 var
和 let
的作用域规则不同导致的。
6、这两种写法,打印出来有什么区别?
console.log(11)
console.log(`11`)
这两种写法在 JavaScript 中打印输出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它们在语法上有所区别:
-
console.log(11)
:这是一个标准的函数调用,11
是一个数字字面量,它将被打印到控制台。 -
console.log(
11)
:这里使用了模板字符串(Template Literals),即使用反引号(`
)括起来的字符串。模板字符串允许你在字符串中嵌入变量或表达式。然而,在这个例子中,11
并不是一个变量或表达式,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字面量,与第一个例子中的11
相同。
尽管语法不同,但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两种写法都会将数字 11
打印到控制台。模板字符串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插入变量或表达式,例如:
let number = 11; console.log(`The number is ${number}`); // 输出: The number is 11
在这个例子中,模板字符串允许我们将变量 number
的值插入到字符串中。但当你只是打印一个简单的数字或字符串字面量时,使用模板字符串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
7、为什么这个+和-, 返回后的结果逻辑不一致呢?
console.log(2 + '22') //222 +号 当string机械拼接 console.log(2 - '13') //-11 -号 会当成number去计算?
在 JavaScript 中,加号(+
)和减号(-
)的操作逻辑确实可能因操作数的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一致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 JavaScript 的类型转换机制。
加号(+
)
加号在 JavaScript 中可以用于两种操作:算术加法和字符串连接。
- 算术加法:当两个操作数都是数值类型时,
+
执行的是算术加法。 - 字符串连接:如果至少有一个操作数是字符串类型,
+
将执行字符串连接。
在你的第一个例子中:
console.log(2 + '22'); // 输出 "222"
这里的 2
是一个数值,而 '22'
是一个字符串。根据 JavaScript 的类型转换规则,数值 2
会被转换成字符串,然后与 '22'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 "222"
。
减号(-
)
减号在 JavaScript 中用于执行算术减法,它期望两个操作数都是数值类型。
在你的第二个例子中:
console.log(2 - '13'); // 输出 -11
尽管 '13'
是一个字符串,但 JavaScript 会尝试将其转换为数值。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字符串 '13'
被转换成数值 13
,然后执行算术减法 2 - 13
,结果为 -11
。
总结
- 加号:如果操作数之一是字符串,
+
将执行字符串连接。 - 减号:如果操作数之一是字符串,JavaScript 会尝试将其转换为数值,然后执行算术减法。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两个例子中,+
和 -
的行为看起来不一致的原因。JavaScript 的类型转换和操作符重载特性允许它在不同上下文中对操作数进行解释和转换,以执行期望的操作。
8、这个css的写法是代表什么含义?
<style>
.box{
width: 50px;
height: 50px;
}
</style>
这段 CSS 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box
的 CSS 类选择器。它的含义如下:
<style>
标签用于在 HTML 文档中嵌入 CSS 样式。.box
是一个类选择器,这意味着它将应用于所有具有class="box"
属性的 HTML 元素。{}
内定义了.box
类的具体样式规则:width: 50px;
设置了元素的宽度为 50 像素。height: 50px;
设置了元素的高度为 50 像素。
因此,当你在 HTML 文档中将 class="box"
属性添加到任何元素上时,该元素就会具有 50x50 像素的尺寸。例如:
<div class="box"></div>
这段 HTML 代码将创建一个宽度和高度都是 50 像素的 <div>
元素,并且可以通过 CSS 进一步添加样式,如背景色、边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