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程序插桩技术最早是由J.C. Huang 教授提出的, 它是在保证被测程序原有逻辑完整性的基础上在程序中插入一些探针(又称为“探测仪”),通过探针的执行并抛出程序运行的特征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程序的控制流和数据流信息,进而得到逻辑覆盖等动态信息,从而实现测试目的的方法。 由于程序插桩技术是在被测程序中插入探针,然后通过探针的执行来获得程序的控制流和数据流信息,以此来实现测试的目的。因此,根据探针插入的时间可以分为目标代码插桩和源代码插桩。 (1)目标代码插桩的前提是对目标代码进: 行必要的分析以确定需要插桩的地点和内容。由于目标代码的格式主要和操作系统相关,和具体的编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4-04 12:12 吴豆豆 阅读(867)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