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测试理论:


1、怎么理解回归测试?冒烟测试?探索性测试?

回归测试:转测后,对系统已有的功能进行测试

封板后,对所有功能进行测试

上线之后,对所有功能进行测试

冒烟测试:对测试对象正常流程的测试,其目的是确认基本功能正常。

探索性测试:抛开测试用例,根据自己主观意识联想到还有哪些功能需要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

2、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请描述下你对它的理解?

等价类划分方法:划分数据相同种类,从中测试代表性的数据。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输入输出的边界值进行大于,等于,小于的测试方法。

错误推测法:测试程序中可能会发生错误的一种方法。

因果图法:测试输入多个条件进行组合,输出逻辑性。

判定表驱动分析法:多条逻辑条件下,根据不同条件列举出完整的测试用例。

正交实验设计法:面对庞大的测试用例数据,无法高效的完成测试,那么就选取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

场景设计法:针对不同逻辑不同判断条件业务场景的测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汇总:
等价类:
我们把输入的数据分为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
边界值:
是针对等价类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补充,是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错误推测法:
非功能性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更多是一种假设程序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经过验证
来假设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主要应用于:
1、性能测试
2、安全测试
3、兼容性的测试
因果图:
输入的数据是多个条件,可以使用排列组合的数学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实验分解法:
针对排列组合的数学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数据量是庞大的,但是资源(人力和时间)是
有限的,那么就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测试,因此该方法更多是和因果图结合的使用
判定表设计方法:
更多考虑程序内部在不同逻辑,不同条件下的测试情况,是代码级别的测试
场景设计方法:
可以看作是针对不同逻辑不同判断条件下业务场景的测试,可以理解为是系统测试的
一部分,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业务流。
3、测试用例的要素是什么?

用例ID

用例名称

测试目的

测试级别

参考信息

测试环境

前提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设计人员
4、编写测试用例需要注意什么?

1、编写测试用例步骤非常清楚,通俗易懂,要不懂业务的人也可以根据测试用例来执行

2、每个测试用例必须得有的要素为,测试用例标题,详细的测试步骤,前提条件,和期望结果

5、你之前公司编写测试用例你是使用什么写的?

思维导图:

checklist:列举测试点
6、你们之前评审测试用例吗?如果评审,都是那些人参与的

需要

产品经理,开发,测试以及相关人员

7、如果评审测试用例的时候,别人对你写的测试用例不认可,各种意见,你会怎么处理?

采纳合理的意见,对已有的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增加后,在发给产品经理,开发,测试进行确认

Python:
1、字符串与列表的转换

.join    split()

 

 

2、字符串拆分的关键字是什么

   split()

3、你对Python熟悉吗?

了解
4、获取到Python实战
["go",[6,8,["python","str",["Python实战"]]]]

5、获取Go实战
{"name":"lisi","age":20,"language":[90,["python","selenium3",["Go实战"]]]}

 

posted @ 2021-11-20 13:35  高。  阅读(6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