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品一二事
人品一词指的是人的思想品德,在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让我们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当现在这个社会动不动就说人的人品有问题的时候,我在想这到底是社会的浮躁还是人的品德在退化抑或从小思品教育的失败?
我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快女,反正我是比较喜欢看的,最近的这一期就出现刘惜君的出局。为什么会是她呢?按理说一个长的不错,唱功也不赖的准前三名是不会这么轻易的被人P下来的,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人品问题。在上一场比赛,当她选择对手来PK的时候假惺惺的说是因为喜欢和这个人比,为什么喜欢和别人比呢,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好还是你的单方面喜欢与人比啊。如果是因为关系好的话怎么就没有找不到一点小情景来证明你们的关系是够好的呢?是你单方面喜欢与人比吧,是因为你看到了别人实力方面不如你吧,因此这是多么让人蒙羞的一句话啊!如果这是一个不小心说错话或者是那种适者生存环境下逼出来的话,那当别人要将她淘汰的时候表情是那么的坚定,她离去的局面并没有往昔那种泪水相送的情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很不受人欢迎,这是她人品有问题的最好一个证明。我们知道,一场PK下来,一个人的离去往往是最煽情的一个环节,可为什么当她刘惜君离场的时候没有了那种悲伤的场面,那是因为别人对她没有那种感情,所以当她离去时候没有了那种面对离别的感伤。我想她面对这一情景的时候应该明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当上一期比赛结束的时候,更多的网民发现了刘的虚伪,大多对她敬而远之。因此证明这个社会还是比较不能原谅一个人品德上面的缺陷的。那造成现在人品问题泛滥的原因会不会是从小思想品德没有灌输好呢,我想这个假设也并不能成立,我们高年龄段教育可能是失败,但我们的义务教育还是做的不错的,在一个面对着没有什么不良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天天面对着书中那一位位具有高尚人格的典范成长,对于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还是有个尺度的。那什么是造成人品质量的下降的原因呢?当一个人从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这样一个时间夸度当中,碰到了很多不该说假话的时候说了假话,不该做的却做了,这结果并不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于是走向了一条与书中的典范相反的一个路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并没有达到书中描述的那样理想环境,我们如果完全像书中典范那样的生活的话可能也会很不适应。我在这里送上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有人常说做事重要,可我一直认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古时贤人的教训我们应当记得,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我们能相信他把事情做好吗?答案是不能。纵然他的工作技能再高,处事能力再强也是白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品德的修养上要花些时间,一味的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迟早也是一个刘惜君的下场。各位慎重!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