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ork》摘录读后随感

今早在酷壳上看到一篇文章《Rework》摘录及感想,也涌出来不少的共鸣和感悟,记录如斯。


关于职业规划

你有职业规划吗?如果你有的话,那么你就一定就错了。职业规划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我和一些高手都交流过,其实这些人在当初都并不有什么职业规划的,要说有的话,也就是想把技术搞透搞精。这些人在一开始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个什么经理或是什么架构师之类的东西,这些人就是对技术有非常大的热情,把身边的那些看得见够得着的事情做到好好地,并且保持不持续强大的好奇心努力地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定和意志力会比任何的计划和职业规划都重要。

我目前倒是挺赞同职业规划是一个扯淡。因为以自己的经历看,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眼界的开阔,不同的时期想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规划5年后要做到某某技术的专家,但很可能5年都不到,该技术就面临淘汰。甚至有的时候,命运给了你一个机会,而如果你抓住了这个机会,你突然就走上了一个你自己以前都没想过的路。相对于职业规划明确的,我倒更喜欢随遇而安的人,因为我倒觉得这类人才是睿智的和聪明的,他们在每一个工作上都经过锻炼,有过经历,尽管某些经历可能与你的目标并不相干,但至于哪天这些经历可以派上用场则完全说不好。世界是公平的,在给你的同时,也会拿走你其他的东西。


关于工作和思考

如果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在节约时间而是在浪费生命。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了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另外,每当我在优秀员工的评比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中的跨团队比较中我们能听到很多很多的人说,XX员工工作任劳任愿,工作得很晚很晚,付出很大。老实说,我真的为这样的价值观感到悲哀。最后,我还想说说关于超时工作,我也经常学习和做自己的事情到深夜,我相信很多人也这样,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Rework中的这个观点,我们超时工作是在使用蛮力呢?还是在使用热情和兴趣呢?

很多公司和人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他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
这是一条愚笨之路。一旦走上这条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到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变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于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我喜欢按写代码的的方式将程序员分为两类:投机者和老黄牛。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特别讨厌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每天都在想如果能将一些重复的事情交给工具做就好了。后者则每天写着一样的代码,遵守着公司的代码规范,一板一眼的完成着分配到的活。通常,老黄牛最容易得到公司优秀员工的称号,因为他们总是尽心尽责,做了很多东西,没有任何的过失,将公司的利益维护的很好。但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如果有一天你的技能过时了,你该怎么办?或者当出去应聘时,你有什么些自己的心得和谈资?

其实,无论哪行哪业,再怎么演变,也有他不变的地方。我们的思考就是要去找出这些不变的地方,投入十二分的经历去研究这些方面。在编程上,目前不变的地方有两处:计算机的指令执行架构和自然思维向程序语言的转化。说的通俗点,就是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个方面,前者偏微观,后者偏宏观。


 

做一个观点鲜明的人

我从来不想做一个大众脸。酷壳上有很多比较有争议的文章,也有很多人说我很极端,偏执,有优越感,清高……,说什么的都有,无所谓。我有一个做新闻编辑的太太,主辑要求文章要客观和没有观点,不温不火,本来好好的一篇有观点的文章被编辑过后只剩下了一堆食之无味的文字。我喜欢有鲜明的观点,因为鲜明的观点和立场能不但能让文章鲜活起来,而且还能迎来更多的不同意见和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顶”“赞”之类无意义的回复)。我并不希望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只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加入我一同思考,而思考最佳的催化剂就是争论。我从这个行为中收益到了很多很多。

可能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或许是出于惧怕“枪打出头鸟”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怕为此引来争执。其实跳出这个圈来看,这样的行为很可笑。首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在需要的时候,你不表现自己,你就失去了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也同样就跟机会说了再见。其次,你的观点就是你的标签,能让你从中获益,比如比较容易找到臭味相投的人。在博客园,这点做的比较好的应该就是赵姐夫了,旗帜鲜明的表达.NET就是牛,JAVA就是丑的观点,并举出很多例子。当然,补充下,观点鲜明的同时还要有论据,不能光空喊口号,那种就很没意思了。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多多加强。


小,并不表示没能力或能力不足

很多人都会以为拥有一支成百上千人的团队而成为一个成功的标志。就像很多朋友和猎头都会问我管多少人,当我说,我就管个十人不到的团队时,他们似乎都会觉得我很平庸。他们中的一些人基本上就不会再问我在干些什么了,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这么少的人都干什么大事呢?。当然,我说了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人多可能恰恰说明你可能在干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可自豪的。真正自豪的不是在战争中用人海战术让大量的人去当炮灰,而是用一个小分队端掉敌军的军火库或指挥部。

我目前的岗位也在名义上算是一个管理的岗位,下面就一个兄弟跟着我一起干活。所以每当写简历的时候,看到上面要注明下属人数,往往都有点发虚,总觉得人数太少。很感谢这篇文章,给了我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情。是的,我目前的这个团队很小,但曾经这样的一个小团队维护着公司的10来个站点的运营和开发工作,每天的流水有300多万。团队虽小,但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缺了管理者团队照样转

我始终在跟我的团队成员说,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还要专们的人来管你。不然的话,你一定会很难受的。如果你能管理好你的工作和任务,我们就不需要项目经理。如果你能管理得好你的做事的方法和流程,就不需要那些搞流程的。如果你能管理得好你的程序质量,我们就不需要QA来监管你…… 等等。其实,你们如果能管理得好自己,并能自我进化。你们甚至不需要一个经理。但是,你们可能会需要一个为你们跑腿打杂的人,其实,那个人就是经理

这个标题有点自相矛盾是吗?但我却认为这是一个管理者最高的境界。我理解的管理,管并占不了多大的比重,将我所理解的、所学的传承给我管的人才是重点。我至今仍然记得06年的时候,一个加拿大籍的高级经理在任职的时候对我们说的话:“我来这里,是因为我认为我有教你们东西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没有东西可教了,那么我也就完成了我的任务并离开这里。” 而我,也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在管理上的原则。我带的兄弟,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09年的时候曾经招过一个北大青鸟毕业的兄弟,带了两年现在已经去做架构设计工作了,对他基本上把我在技术上的积累全部教给了他。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发现,在他提高的同时,你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去做更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posted @ 2013-03-11 17:21    阅读(1486)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