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S 2022 游记

初赛就不写了,\(92\text{pts}\),计数排序都不认识了是我属实想不到的。

Day -1

下午模拟赛爆炸了,见过类似套路的 T2 直接想假了挂成 \(20\)

Day 0

上午 \(\text{Vp}\) CF,一个多小时才过 E,排名直接没了。

下午不知道为啥开始玩再文本文档里写题了,直接开水一车 CF 和 AT 的大水题......

晚上写板子,发现平衡树、网络流啥的都没写。赶快补一手。感觉动态 \(\text{dp}\) 不会考,就没看(\(\text{flag}\))。

Day 1

早上 \(\text{Vp}\) 一场 CF,手感还不错,一小时过到 E,\(\text{rk 57}\),还能看。


下午考试。

开场 \(10\text{min}\) 浏览了一下题目,发现 T1 和 T4 长得非常像。先想 T1 \(10\text{min}\) 发现不太会。

开 T2,发现是签到题,拿个什么东西维护一下负数、正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特判一下 \(0\) 就行了,写了 \(4\) 个线段树,但是维护的东西一样,直接 \(\text{struct}\) 一下就行了。大概用了 \(15\text{min}\)。就过了所有样例,花 \(10\text{min}\) 写了个拍就扔了。

返回来看 T1,感觉很想四元环计数,但是很快就想到了枚举 \(b,c\),那么 \(a,d\) 一定与 \(1\) 相邻,考虑可以拆成一条 \(1,a,b\) 的链和一条 \(1,d,c\) 的链,并且要求 \(b,c\) 相邻。那么可以对于每个 \(b\) 维护出每条 \(1,a,b\)\(w_a\) 的最大值。由于 \(a\) 可能与 \(c,d\) 相同,所以还需要维护次大值和次次大值,然后就好了。

写完了发现大样例非常水,注意了一下题面没提到图联通,所以仔细检查了一下图不连通的情况,发现没啥问题,但还是补了个拍。

写完这点东西就大概 \(2h\) 了。然后 T1 拍了 \(2\times 10^4\) 组就拍挂了......仔细看了看发现维护前三大写错了,赶紧改掉,然后接着拍。

先开 T4,首先 \(k=1\) 白给,写完了手摸一个样例过了,就没管。然后以为 \(k=2,k=3\) 直接拉出来链然后只考虑链上的点就是对的,发现是 \(\text{ddp}\) 板子,但是我没复习......先把暴力写了,发现样例 \(2\) 过不去。

然后想起来 T3 还没看,就先回去看了,发现每个点出度为 \(1\),就写了个 \(40\) 的暴力,发现特殊性质 \(1\) 能过,好像有 \(50\)。发现大样例只有 \(1,3\) 操作,但是没时间管了。

还剩下 \(1h\),赶紧调 T4。发现不是很能调出来,就尝试冲了个 \(\text{ddp}\) 板子,然后突然想到 \(k=3\) 可能是当链长度为 \(4\) 时先跳到某个点的子节点,然后再跳到后面两个点,这样就直接假了。但是 \(k=2\) 是对的,\(k=3\) 就只需要加上这个子节点的贡献即可,还是可以 \(\text{ddp}\),保险起见险些暴力,于是就设了 \(f_{i,0/1/2/3}\) 来转移。大概再还有 \(30\) 分钟的时候过了样例 \(2\),然后又发现样例 \(4\) 竟然比答案小......
??

结果就直接调到最后了,\(\text{ddp}\) 也没时间套上去了。

彻底没了。

考场估分:\(100+100+50+32=282\)


出场发现好像暴力分都有 \(302\)

晚上回去测,发现 T1T2 都过了,但是有不少人以为图联通被卡了......不是很懂 T4 为啥有 \(52\),感觉数据挺水的。

Day 2

发现 T4 好像数组就开了 \(2000\),眼瞎没看见后面有一堆树随机的情况,亏大了。

把数组开大发现能过 \(76\)。我:我大样例都没过?重新测了一下大样例,竟然过了?

草,大样例大小是 \(5\times 10^4\)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那你为什么不 RE 啊?

合着 \(\text{ddp}\) 白删了?

亏大了。再也不用 \(\text{Windows}\) 了。

估分:\(100+100+50+52=302\)
洛谷:\(100+100+60+52=312\)
\(\text{infoj}\)\(100+100+60+52=312\)
小图灵:\(100+100+60+52=312\)

属于是分数固定了......

\(\text{update}\):出分了,\(100+100+60+52=312\),C 的数据莫名水,亏大了。

总结

前两题写的太慢了,实际上还是较为保守,但事实上看前两题不写拍确实可能会挂,但依然有很多人只用了 \(1h\) 就保证前两题拿满,还是技不如人。

虽然有见过随机权值这个做法,但是场上 T3 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技巧,一直在想根号分治。

前面题用的时间太多了,T4 写法也有一定问题,场下发现不少不是很合理的地方,比如多测时使用 \(\text{memset}\),但考场上单纯因为想赶那么 \(2\text{min}\) 没有单独写清空,最后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导致正解也没写完。

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posted @ 2022-10-31 15:00  fzj2007  阅读(6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