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ER最近出了一篇Paper,讨论和比较全球各国竞争力的问题。

paper下载名称和下载地址《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总体思路

作者将国家的基础竞争力定义为“给定一国从事经济活动总体质量,该国的适龄工作人口的单位产出水平” ,作者试图从三个维度衡量各国的竞争力,包括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以及 microeconomic environment。 前两个归纳为宏观竞争力,第三个归纳为微观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关注一国本身的状态,除此之外,作者还定义了一个指标——国际投资吸引力——用以衡量一国对外界资本的吸引能力,从而作为对国家竞争力外延部分的衡量标准。此指标衡量的是一国的要素禀赋价格相对该国的基础竞争力的比值,比值高的国家对外界资本的吸引力就强。

量化指标

国家竞争力指标:经汇率调整的适龄劳动人口人均GDP
竞争力决定因素指标集: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等上述三个指标。合成。

更详细的指标合成体系有六层:

指标2、货币/财政政策

什么是“好”的政策,想法上面很简单,就是抑制通胀,平滑产出的政策。但是如何量化?

作者用三个指标——通胀、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移动平均以构建货币财政政策的量化指标。

指标1、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基于21个主观评判性指标加上11个客观评价性指标,采用FA(factor analysis)的方法加总合成一个指标。这32个指标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本医疗驾驭、政策指定执行过程的效率,法律体系等等。

指标3、微观指标

基于大量的“WB Doing Business”之类的主观评价性指标,外加上15个客观的指标,用FA的方法加总合成。

计量检验得出的部分结论

微观指标主要对应劳动力参与水平,SIPI指标主要对应劳动力产出水平。
出口(以及分行业出口)与对应的劳动力成本有很强的关联。

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下面上图!

论文的Table 6,列出国家竞争力排名前30名的名单,可惜其中没有中国。

MICRO和SIPI的二维图,中国在两个维度都靠中间位置,MICRO相对高一些:

国家竞争力也比较靠中间,但是劳动力成本(2008年)相比竞争力要低一些。

从2008年到2010年人均产出增速较快(比其他国家都要快),对全球投资的吸引力也相对较高。但是,相比同样的劳动力产出增速,我国对外资吸引力水平要略低一些。

关于中国,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虽然由于作者做国际比较,没有特意研究中国的情况,当然更没有给出中国的任何具体数据,我们从全文研究框架,以及上述几张图管窥蠡测。我们会发现,从相对水平(也即比较优势)来看,我国SIPI指标弱于MICRO指标,而劳动力成本又要弱于SIPI指标,在吸引外资时,我国通过劳动力产出增速拉动外资规模的效率要比其他国家要低。因此,我国吸引外资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够低,同时劳动力产出增速够高。至于MICRO和SIPI都是拖后腿的因素。

——当然,最后一段是我自己的扯淡,与原作者无关。同时前面各段是对原文的翻译和摘要,有任何错误不足,责任与原作者无关。欢迎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From: 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Posted on 2012-08-11 21:54  定宇逻辑  阅读(3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