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历程

     当初初试完就决定如果此次考研成功,一定要把这次所得的经验写下来,不为别的,仅以此纪念我苦心准备考研的半年时光。

     今年是我第二次考研,第一次考研惨败,没有仔细准备,只凭一时血勇定下了考研目标,然后就是懵懂的准备。因为09年计算机第一次实行全国统考,有四门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当时是9月开学回校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也没觉得情况有多困难。那个时候学校流行考研风,我们班大概有40%的人说考研,我们寝共四人,有三人要考。我们班申请到一个考研教室后,我坚持去考研教室上自习,那时我的自行车已经被偷了,每天去考研教室自习挺远的,从寝室走路到那至少得花20多分钟。要说坚持,那段时间也确实是坚持下来了,可到了十一二月的时候,我内心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因为复习得太不好了。数学:我从7月份暑假回家开始看(看的二李的复习全书),到将近十一月才勉强看完,这还只是‘看’完,并没怎么动手做过题,到这个时候心里已经很没底了,数学里有不少公式,高数里有比如求积分微分的常用公式,解常微分的公式、解法,线性代数里的秩,概率论里期望、方差等的公式,我当时是没有背下来的,总想着考前花几天时间临时突击下就没问题了,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英语:我09年考研英语可以说是什么都没准备,真的是很光棍,幻想着凭着自己英语的底子,应该可以考个及格,等上了考场才发现实在是可笑,考完英语我还乐观的想考得不错。专业课:这个是在最后一场考的,那天中午进考场前我实际已经放弃了,不抱任何希望了,下午的专业课我是抱着看看题的想法进考场的,其结果可想而知。政治:我是报了文都的全程班的,当时10月1开始上课,跟班昏昏沉沉的上了几天课总感觉就没问题了,把辅导班发的资料押题背了就行,上完课我也没复习没背,到了十一二月押题班、点睛班的时候已经跟不上了,老师说什么我都美背,心里非常着急,可也没作出什么举措,反正就破罐子破摔吧。

     初试完回寝室的路上,公交车上挤满了回校的学生,我看他们说说笑笑谈成绩如何如何的心理很不是滋味,也后悔自己碌碌无为了半年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当看到初试成绩时我还真的松了一口气,239分,我当初还担心会不会只考了一百多分,那叫我怎么见人呢。当初刚确定考研学校时也是挺神气的,武汉大学,不错的学校了,别人挺说武汉大学时还赞叹“哇,你真厉害”什么的,心里美滋滋的,待考研成绩出了我才感觉到之前的窃喜是多么幼稚。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考研实实在在是个惨败,也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考一个好学校,所有当时09年2月在家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准备10年的考研了,为此,我总结了09年失败的教训:

     数学:做题太少,很少动笔,光看不做,而且对公式定理极其不熟悉。

     英语:单词认识得太少,作文不会写。

     专业课:基本上就没学懂,数据结构我大学时学过,不过学得太片面,不会程序伪码描述,写不出程序来;计算机组成原理我基本上完全搞不懂,因为大学没学过数字电路,连最基本的门电路都不懂,看到书上一堆堆的电路结构图我完全蒙了,被吓住了,总觉得这么课不可能学得好了;操作系统我自己也是自学的,但对考试重点完全没把握,不知道要考哪些东西,连非常重要的PV操作也没太在意,等到了十一二月的时候我已经慌了手脚,不知道该从哪开始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我大学时开过这门课,但是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为零,也就是说我有三门专业课要从头开始。

     政治:一门很头疼的课,好几本书要背,看着都吓人,上了辅导班没有及时复习,自己平时基本就没怎么看过。

     因此我09年2月份寒假在家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当时是看高等数学课本,看完每章我都会把课后习题全部做一遍,书上到处写写画画的,到了3月份看完了高数上册,这个时候我父母突然叫我报考公务员,我自己非常不愿意去考,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当公务员的料,我内心也十分反感公务员,我跟父母说我现在每天在图书馆看书很好,不想考公务员,他们就劝我去考考试一试碰碰运气,我说不,他们就很不高兴了,我只好同意去考公务员了,于是3月的时候我放下了高数课本,买了公务员考试的参考书,我知道我作文水平不行,短时间很难提高所以我就每天看行政能力测试,把申论放到一边,到了4月26日参加完公考总共历时一个多月,这段时间我都没碰过考研的书,现在想起来真是非常遗憾和后悔,当初要是那一个多月我坚持复习考研,我的成绩一定会提高不少,因为我早在2月份在家的时候就制定了复习计划,2~6月份要把高数、线代和概率论初步复习一遍,本来我的复习进度已经有点慢了,还耽误了一个多月导致我后面的数学复习计划全部打乱了。后来公考成绩出了我不出意料的没有上,但父母却没有不高兴,他们觉得试过了就行,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是考公务员那对我来讲是根本就不可能考得上的,我清楚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现在想想当时没有坚持复习考研真的很遗憾。

     我2月份制定的计划是这样的:

数学的复习: 

资料的准备:课本、李永乐复习全书、660题、400题、10年真题

方向:课后习题-全书题目-真题-模拟题

阶段一:现在——4月中旬

  参照09年考纲把高数、线代、概率课本详详细细看一遍,例题自己做,并研究例题思路记好笔记。课后题都做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或者虽然做对但思路不清的做好记号。

  时间分配:

  高数上册:一个月

  高数下册:半个月

  线性代数:一个月

  概 率 论:半个月

  由于高数下册内容比较少,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半个月时间长了点,线代可能一个月也长了点,这些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

  注意:这个过程中,要求把基础的基础一定掌握,尤其是公式要记牢,要做到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遇到哪个公式都能想清楚。

第二阶段:4月中旬——5月底

  再次看课本,这次是简略回顾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重点解决第一阶段没有弄清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把第一阶段做了记号的例题、课后题解决,主要是找出为什么当时不会或者思路不清,并相应解决相关知识点。

  如果第一阶段比较顺利,留下的盲点比较少,这一阶段也不可求快,仍然可以找一本在学校期间用过的与课本配套的习题做一下,也许还能发现问题。

  另外,第一阶段的复习是单科复习,学完一科再学另一科,属纵向复习。那么这一阶段可以横向复习,将每一门课程按章节分好计划,然后每天都复习到三科的内容。

第三阶段:6月初——10月中旬

6月初——9月初

  此时考生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就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了。《复习全书》或者《复习指南》这两本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三个月的时间,使劲吃,使劲啃,所有的题目都自己动手做,不会的或者思路不清的还是要做好记号。并在啃书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毕竟,吃下之后是要消化的呀!做笔记就是消化的第一个过程啦。

  在此期间,可能有朋友要参加暑期的辅导班,没关系,前面两个阶段你已经打下一定基础,不会影响你听课的质量。但是自己的复习计划可不能因辅导班受影响!

9月初——9月中旬

  这个时候全书或者指南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是该总结的时候了。把前面三个月的复习过程中所有记的笔记好好整理一下。把不会的题目和思路不清的题目找到相关知识点记下来。这半个月不求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找出问题所在。毕竟复习要张弛有度嘛,这半个月就可以稍微轻松一下。

9月中旬——10月中旬

  此时应该已经拿到最新的考试大纲了,买本大纲分析,详细对照课本,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看看大纲里有没有新要求的知识点,毕竟前面的复习都是按照老的大纲来的,比如08年虽然新增加了泰勒公式,可没有考,如果09年还有要求,很可能会有相关题目。前面的复习打下的基础,会让我们看考试大纲的时候轻松一些,做做上面的例题,其实也就是往年的真题,一定要用心去做,分析思路。

第四阶段:10月中旬——考试

10月中旬——11月下旬:真题研究

  再回到全书或者指南,加强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并根据新的大纲要求复习新增知识点或者改变以往要求的知识点。这一阶段一定要解决前面所有留下的问题。

  有人会问,你说了这么多,真题呢?最重要的真题不做了吗?当然不是,其实我们前面复习全书或者指南,以及考试大纲的时候,所做的题目大部分都是真题,只是我们没有成系统地做真题。这一阶段就该好好研究了。争取3天一套,严格按照时间来做。

11月下旬——12月中旬:再次回到课本

  这个时候,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掌握的差不多了。

  以课本和考试大纲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就一句话,但是任务可不是很轻松。

  在此期间可以做做质量比较好的模拟题,不需要数量,只要求保持做题的感觉。

12月中旬——考试

  根据课本、大纲、笔记,自己看书,每看到一节,争取自己能回忆起相关知识点以及延伸,并在笔记上找出当初做错的题目。同样,这一阶段要做题,不断做题。当然个人认为还是真题比较好,如果是质量比较好的模拟题也不错。

 

英语的复习

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一、基础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6月):

重点:单词、长难句

具体要求:

1、单词:重点掌握单词搭配和用法,细致了解词根、词缀构词用法。重点记忆第一和第二部分。

2、泛读:每周泛读2~3篇《经济学人》、《China daily》、《时代周刊》等英文报刊上的文章,了解其大概意思即可,以便扩充背景知识、锻炼猜测单词能力。

3、背诵: 每天坚持背诵一篇文章,推荐《新概念3》,并且在早上起来大声朗读,并在睡觉之前默写文章,而且摘抄其中的重点句型的结构,然后来做反复的临摹和翻译。

二、 单项训练(2009年7月~10月)

暑期段(7-8月):强化真题阅读

具体要求:

1.分成不同的题型的专项训练,包括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论据论点题,推理题,并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每天用宏观语篇分析法来分析文章,包括训练抓住文章中心和段落中心的能力,也就是寻找上下文反复重复的主题词,包括分析段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能力,宏观分析段落的结构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作者的批判和褒扬情感的能力。

2.模考并仔细研究一套历年真题。读懂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摸清出题人思路,总结常考的语法点和语言点,重点解决考研英语的关键——复杂长难句,熟练掌握各种较长、较难的句式。总结在本子上。

3.这一阶段要加大阅读量,提高速读和精读能力,同时也要通过阅读来巩固语法、词汇和句式。建议进行相当数量的题型专项练习,以做题来提高实战能力。

三、冲刺阶段(11月~1月考试)

秋期段(9-10月):专项突破(完型、新题型、翻译)

具体要求:

关于写作,还是八字方针:

背诵 五背原则——精彩词汇(文章中的);精彩句型;文章里精彩的句子;万能的框架;经典范文

默写(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makes a ready man ,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可以查出一些细小的错误,而这是判卷老师最不可忍受的地方。

互译 把精彩的文章翻成中文,过一段时间再复原成英文。

描红 既是模仿,仿效,通过这四个环节最终产生高分作文。

写作的三个阶段:牢记、效仿、持之以恒

在这个阶段,考生要注意总结对于每种题型的体会和答题技巧,统计自己的得分和正确率,查找自己的不是,结合大纲中的新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复习。在精神上既不能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注意保持实战做题的状态。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阶段是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考生应保持信心,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以100%的旺盛精力去迎接考试。

 

 

可以说这个计划还是比较全面的,当时只定下了这两门课,是因为这两门课可以立即就开始复习,而计算机专业课就可以在7月暑假才开始,政治在在十月国庆后开始。 定下计划后,我真的是一心一意投入到复习当中,每天步行20分钟去校图书馆19层或17层看书,说来惭愧,自从大一初入学时去过一次图书馆顶楼,到我大四期间我再也没去过图书馆高层,一般就在1~4楼活动,借借书什么的,当我在图书馆19层发现那么好的看书环境后真的好后悔没有把闲暇时间花在看书上,整个大学我都没有认真看完一本课外书,当然课内的书也没怎么看过,惭愧。。。当时19层白天人很少,基本一个上午也就5个人左右,后来到了考试月和等级考试前几天,人就多了起来,经常看见有拿着 《c语言程序设计》 占座的同学,每每看到这一幕,我就很感慨,因为如今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如此用工早早来图书馆自习了,想当初对我来讲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就这样到了三月底,爸妈叫我考公务员,我就放下课本准备公考,这花了我1个多月时间,公考结束已经到了四月底,这时又要准备毕业论文了,这段时间真的很痛苦,老师给的选题我在大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论文的难度相当大,上数据库搜索偏偏没几篇像样的论文,基本跟我要做的东西不搭界,幸亏论文指导老师耐心指点才顺利完成论文,通过了答辩,那时应该到了6月中旬。这期间几乎没有再看过考研书,这意味着我从三月底到六月没有复习过。

     吃完“散伙饭”,在学校的事就全部结束了,陆续有人离校。我离校比较匆忙,因为想早点回校准备考研,所以急着早回去多休息几天,于是在6月23日,把大部分行李搬到出租房里后,我就回家了,当时狠狠地玩了几天,之后心里玩得也有些忐忑,终于在7月7日,我踏上了回校的火车,当时是早上5点半的火车,下午3、4点才到,而且是站票,等到了我租的小屋时间已经到了6、7点。当时真是很热,浑身是汗,一摸额头,都有一层白花花的盐晶,稍微收拾了一下我去冲了个澡,出去买了电蚊香、牛奶,回来后我就休息了。从第二天开始,我就在出租屋复习,因为小房间里不通风,每天早上都被热醒,起来后大汗淋漓,不得不去冲个凉水澡。过了几天,我发现客厅里睡觉会稍微凉快一点,于是搬到客厅睡,可是蚊子太猖狂,一躺下就听嗡嗡地向,如此过了几天实在受不了了,我又搬进了我的房间,打开电蚊香睡觉是没有蚊子,可是这个东西会发出一股浓郁的芳香,我闻着不大放心,总以为有毒,于是就没有再用,第二天我突然想起可以去买一个蚊帐,想到做到,我立即前往市里,去沃尔玛一看,果然有,我调了个大的蚊帐,正好那时在促销68元,还不太贵。一晚我突然发现客厅朝北的那个窗户晚上非常凉爽(相对于房间里),从那以后,我就把被子、蚊帐搬到了客厅,每天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十月初。我7月中旬开始去教室自习,那时学校放假,只开了非常少的教室,考研的人又多,所以好位置(风扇下面)非常难找,基本可以说就没有了,我找了个偏僻角落坐下,每天汗流浃背,衣服黏在背上的感觉非常难受,每当受不了时我就跑到教室后面走廊上吹风看书,等衣服干了就回教室坐下。暑假期间,学校只开了一个食堂,7月份开6食堂二楼,八月份开一楼,菜是相当难吃,天气又热得人没胃口,有时候中午就吃一碗拉面或者买份凉皮,下午还没到4点半,人已经饿的半死,也看不进书了,就等着吃饭,到了5点,立刻飞奔去食堂。于是那时中午经常叫上一个同班的研友去吃炒菜,就点两个菜,一荤一素,AA制一人也就八九块钱,相当爽,可到了晚上只能去食堂吃,一天花上十五二十块是常事。一开始我还每天都记账,早点,中餐,水果,牛奶花了多少多少钱,记了一个月后实在是记不下去了,平均每天吃饭就得花二十多块,心理不是滋味啊!食堂的菜虽然不好吃,可价钱相当便宜,想吃个肚饱是绝对没问题,跟同学吃了N次炒菜后也终于熬到开学,其他食堂开张,以后就基本在食堂吃饭了。

     8月开始我就在出租房里复习,因为实在是受不了教室的温度,一进教室后备就全湿了,然后一个上午或者下午都是湿的,直到出来吃饭才干,然后又湿,搞得背上仿佛生了小疙瘩,奇痒难耐。出租房里有两个小风扇对着吹,还可以光着膀子看书,基本不会出什么大汗,热了可以随时冲凉,还不用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教室,担心放在教室的书被偷,日子过得还是挺爽了。到了9月份学校开学,听说学校要开专门的考研教室,我就搬去考研教室看书了,一开始我还不敢把重要的书(已经看了不少的书、价格贵的书和自己的笔记)放在考研教室,只在教室留些杂书和教科书,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去教室,过了二十来天我看整个教室好像也没人被偷就渐渐放下心,把所有的资料都搬过去了,直到考研前夕都没有被偷过书,心中真的很感激(感激小偷),这段时间是我考研准备的重要时间,专业课和政治都是在这个考研教室准备的,我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个教室度过,现在想来真的很幸运,天气转冷后我就感觉到了在考研教室和普通教室的不同,考研教室里冬天非常暖和,一进教室眼镜都会雾蒙蒙的,而且教室大部分时间都挺安静(也有说挺吵的,可能我比较专心没注意到噪声吧),反观普通教室,在冬天就冷多了,我有一次在普通教室待了一个小时,脚冻得都麻木了,手也写不好字了。我真是佩服那些复习无定所,打游击的同学,一天换个地方,每天都要找自习教室,上午待得好好的,下午就得转移阵地。

     那段时间作息相当有规律,每天就是三点一线,早上6点多起床,吃早餐,去教室看书,晚上十点多,十一点(临近考试的前一个多月)回去,跟同志考研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倒也过得相当充实。

     复习期间我自认为还算认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干什么,近几天干什么都记得很清楚,特别是在记单词上,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下了苦工,我买了一本恩波的单词速记,书本不大,也就400多页的样子,我前前后后总共看了又8、9遍,基本上所有的单词都认识、会读,90%以上会拼写,我就觉得单词书,特制为了考试编写的单词书不能编得太详细,像一本字典,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能作砖头。这样的单词书让人一看就被吓住了,而且太详细的话容易忘,像恩伯这本黄色书皮的小巧单词书就很不错,内容上词汇量很全,而且有助记提示,看着那些或幽默或谐音的提示语,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思索,很容易就能把单词记下来。另外,记单词必须要复习,熟才能生巧,这点尤为重要。

     当然,我复习期间也少不了去网吧玩游戏,每次去了只玩CSOL,我觉得是个放松的好方法。当然,每次玩完回去都决定以后不去玩了,可是还是偶尔去玩玩。十一月的时候我查看了下我手机上网的统计数据,让我非常吃惊,我十月份的手机上网时间非常多,基本上平均每天都有三四个小时,一般是早上起床后,饭后,临睡前我都要上不少时间网,我想这样不行,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多看看书呢,于是我就把手机上网关了,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我再没用手机上网,复习效率也上升了不少,后来发现,经常有问题需要上网查询,没网不行,于是我又开了网,可是大大减少了上网时间,每当遇到问题要需要查询时才上网。

     在这样既紧张又充实的复习一直持续到考研,临近考试大概十二月初的样子,开始出现不少订房的中介机构,到处发传单,说是今年考研人数创新高,考研期间住宿成了大问题,必须早做准备之类,我对次不以为然,仗着去年考研订房的情况没把传单所说当一回事,依旧埋头复习,到了12月31号,那天晚上我和几个一同考研的同班同学正在外面吃饭,无聊之际我用手机上网,突然看到已经出了考研座位安排,我和同考武汉地区学校的一个哥们居然不在一个学校考试,顿时有些担心,毕竟之前信心满满会在一起的,考研期间也好有个照顾,然后又听人说之前经中介机构预定的房已经到手,不用担心房子问题,我心中更是忐忑,生怕考试期间没房住,可那天是元旦,心中玩性正盛,就把烦恼抛到脑后,跑去网吧玩游戏,一直玩到2点多才回去,等洗漱完毕躺到床上已经将近3点,我倒头就睡,早上不到7点闹钟就响了,我迷糊之间突然惊醒,想到今天就得去市里订房,立马起床洗漱,之后去网吧查考试地点和附近的宾馆,找来找去我找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商务宾馆,立马启程。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终于下车,等到了考试中学到巷子口也没见几个人前来看考场,我纳闷是不是走错地方了,等到了中学门口看到校门口的通知我才确认没错,9天后是在这里参加考。校门没开,我继续向前想着酒店走去,没走出几十米是条岔道,我确认了是向右拐后跟随人群慢慢走着,心理默默计算着路程,大概89分钟之后,我拐上了主干道,再行了5分钟终于到了酒店,进去问还有没有房,前台说有,我送了一大口气,发现前晚的焦虑完全没有必要,我进酒店时前台冷冷清清,根本没人来订房,而且干道两边有很多酒店、旅馆,根本不用担心没房住。

    考研那两天我是一个人,也没伴。每场考完就急着赶回去找饭店吃饭,完全没想考得如何如何,经历这么多考试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走出考场心里很平静,听到路上有同学有说有笑议论考得怎样怎样我完全没在意。

    那两天我过得还是很滋润的,每天都是下馆子吃饭,吃完饭回酒店就看电视休息,带着一书包资料我基本没怎么看,一是没心思,另外也知道看也看不进去了。

    到现在回想考研确实有几点的经验,列如下,有缘人看到了也可以参考下哈:

    1.考研跟平时复习做题真的很不一样,首先是环境不一样,准备考研期间我都在学校的一间考研教室里,那里面真是冬暖夏凉,所以天气最冷那段时间我都不愿意回出租房,在教室里暖和又能看书,回去时基本到了11点半,烧点热水,洗洗就睡了,早上起来7点多就去了教室。第一场考试时我没点心理准备,我坐在后排靠门的位置,而考研那两天天气非常冷,而监考老师又很2,考试期间教室门一直开着,冻得我手脚冰凉,拿笔写字都不利索了。另外就是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容不得平时那样细细思索,我考前对数学的准备应该说是非常充足的了,可考试时没有调整过来还是平时的速度,时间不够用,加上有些紧张,有几个非常容易做到大题都没做出来,现在想想真是有些后悔,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是考上研了,算是没有白费那6个月的辛苦吧。

    2.报考研时就得打算好了,清楚自己的强弱项,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底子,清楚那些是弱科,应该怎么补上来。考研是很讲究均衡发展的,这次考研我有好几个研友总分够,就是倒在了一门科上,不够单科国家线,调剂都不行,这样真是非常可惜的。有弱科并不可怕,人人都有不在行的科目,关键是要知道该怎么做补上来。放任弱科,不去积极复习的,可以趁早打消考研的念头了。

    3.关于考研班的问题,我觉得考研班不是很重要,虽然每年考研班的广告说前一年又原题押中了多多分,吹的让人怦然心动,好像上了他的班一定能考上似的。对这样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现在大部分地方的考研班分面授班和视频班,不管上哪种班如果自己不认真去学,课听了就听了,绝不会有什么效果。与其这样不如把上课费拿来买上几本参考书,自己认认真真去学。要知道,考研的题不是上了辅导班的课,听了辅导老师讲过题才会做,只要自己把原理掌握,就算第一次做也是能做出来的。这次考研我就什么班也没报,连号称必报的政治辅导班也没报,自己买了书,反复看,最后考试也没脱我后腿。

    4.关于参考资料,这个我想不能看到新书就买,最好是找下网上口碑比较好的资料,像什么复习数学用的《复习全书》和陈文灯的书就是复习数学的权威资料,这个我不具体写,可以在网上搜索下哪些书好。书买好了,可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啃,只有看过,做过,知识才能学到,这个我想有志考研的人都知道就不多写了。

    5.我想没了吧,以上只是我觉得重要的,不想写得太全(毕竟不是专门的考研指导文章),其他的网上的心得、经验都很全,可以看看,但也不应把别人经验奉为金科玉律,实际上还是要自己摸索着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posted @ 2010-04-05 16:36  油炸西瓜  阅读(4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