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磁盘扩容
参考: https://blog.csdn.net/u013468915/article/details/80879789
https://blog.csdn.net/sunpeng1117/article/details/89307613
个人理解
网上大多数扩容教程都是针对Centos系统。对于Ubuntu系统,系统扩容同样用到LVM,但是如果Ubuntu一开始不是使用LVM管理的,之后有想要扩容,我没有找到方法。
简单说说对于系统扩容的理解吧。有2种情况,一种是只需要扩充目前linux系统的硬盘容量,对于挂载的目录没有要求;另一种是只想扩大根目录的容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LVM了。
磁盘分区
1.磁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
- 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
- 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1) 查看已有分区
sudo fdisk -l
显示目前在Linux系统上的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统计
df -h选项,通过它可以产生可读的格式df命令的输出:
(2) 分区过程
输入下面命令进入fdisk命令模式(假设要分区的硬盘为/dev/sda):
sudo fdisk /dev/sda
3 格式化分区
假设通过上述步骤所创建的新分区为/dev/sda4, 可以通过下面命令将其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格式:
sudo mkfs -t ext4 /dev/sda4
4 挂载分区
4.1 手动挂载
sudo mount /dev/sda4 /home/onesea/Mini2440
4.2 自动挂载
若希望开机时自动挂载, 可在/etc/fstab最后一行添加:
/dev/sda4 /home/onesea/Mini2440 ext4 defaults 0 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