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JAVA编程思想学习笔记3-chap7-9-斗之气3段

2019-02-16 11:16  剑动情缥缈  阅读(193)  评论(0)    收藏  举报

1.子类构造器会自动调用基类的默认构造器,如果为有参数构造器,则需要手动调用

 ①this(args):调用本类中的其它构造器(只能调用一次)

 ②super(args):调用基类带参数的构造器

2.组合及继承均暴露了基类所有public接口,使用代理,对于外人,只能看到代理类方法,不能看到被代理类方法,同时可以只提供被代理类的子集

3.基类与子类方法可以构成重载

4.使用组合还是继承:

 继承:需要向上转型时候

5.@Override:保证重写,可以防止重载非覆写

6.组合:偏向对象功能而非接口

7.final方法:禁止覆写


 

8.除了final与static方法均执行动态绑定,final方法可以关闭动态绑定,从而提高性能

9.import static 静态导入:导入包下类名中的static域或者方法,使用时可直接使用域或者方法,不需要加类名

10.多态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添加新类型,不需要更改方法tune代码,设置不需要重新编译

11.只有公共接口才具有多态性,域以及静态接口均由编译器解析,非多态

12.类构造过程:①存储空间初始化为0②基类构造器③声明顺序调用成员初始化方法④导出类构造器

13.组合与继承:用继承表达行为间的差异,用字段表达状态上的变化

14.RTTI:运行时类型识别,比如执行程序时候向下转型,通过RTTI检查是否可转,若不可以,则抛出异常


 

15.接口与实现分离:接口与内部类

16.编译期与运行期:尽量借助编译期在编译期识别问题

17.完全解耦:通过接口,若为存在类,则可以使用类适配器来实现接口与实现分离

18.适配器模式(通过组合或者继承均可实现)

https://www.cnblogs.com/java-my-life/archive/2012/04/13/2442795.html

19.工厂设计模式

https://blog.csdn.net/jason0539/article/details/2302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