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231N assignment2 SVM

 

CS231N Assignment2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egin


本文主要介绍CS231N系列课程的第一项作业,写一个SVM无监督学习训练模型。

课程主页:网易云课堂CS231N系列课程

语言:Python3.6

 

1线形分类器


 

        以图像为例,一幅图像像素为32*32*3代表长32宽32有3通道的衣服图像,将其变为1*3072的一个向量,即该图像的特征向量。

我们如果需要训练1000幅图像,那么输入则为1000*3072的矩阵X。

  我们用X点乘矩阵W得到一个计分矩阵如下所示,W乘以一幅图像的特征向量的转置得到一列代表分数。

       每个分数对应代表一个类别,分数越高代表她所属于此类别纪律越大,所以W其实是一个类别权重的概念。

 注意:下图为CS231N中的一张图,它是以一幅图为例,将X转至为3072*1,大家理解即可,在程序中我们采用X*W来编写。

 更多细节可以参考CS231N作业1KNN详解

 

 

 

2损失函数


 

       得到每一幅图像对应每一个类别的分数之后,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损失,去评估一下W矩阵的好坏。

如下右侧为SVM损失函数计算公式。

        对每一幅图像的损失用其错误类别的分数减去正确类别的分数,并与0比较求最大值

一般我们应该正确类别的分数高就证明没有损失,此时错误类别减去正确类别一定为负值,比0小故取损失为0.

为了提高鲁棒性,这里给他加了一个1。

 

        计算所有的损失后,我们把损失累加作为最后的损失

        整理后我们得到如下的公式,但是其存在一个问题,没有考虑W的影响,不同的W可能得到同样的损失,

 因此我们引入一个正则,正则系数可以调节W对整个损失的影响,W越分散当然越好

 

代码如下:

def svm_loss_native(W,X,Y,reg):
    '''
    本函数用于计算SVM分类器的损失以及梯度
    输入参数:
        W(D,C)代表权重
            D为特征向量的维度,C为分类类别的数量
        X(N,D)代表训练样本的特征,0维代表每一个样本,1维代表某一样本的特征向量
            对于32*32图像,N代表有N个样本,D=32*32*3全体像素值代表特征向量
        Y(N,1)代表训练样本的标签,0维代表每一个样本,1维代表某一样本的标签
    输出参数:
        Loss损失

    '''
    #获取基础参数
    num_train = X.shape[0]#训练样本的数量
    num_classes = W.shape[1]#划分的种类
    loss = 0.0#初始化损失
    dW = np.zeros(W.shape)#创建一个梯度
    for i in range(num_train):#分别求每一个训练样本的损失
        score = X[i].dot(W)#计算每个样本的分数

        #计算损失
        for j in range(num_classes):
            if j == Y[i]:
                continue
            margin = score[j] - score[Y[i]] + 1
            #margin =  np.max(0,score[j] - score[Y[i]] + 1)#计算损失
            if margin > 0:
                loss += margin
    loss /= num_train
    #加入正则
    loss += reg * np.sum(W*W)
    return loss

  

 

 

  如此一套完整的损失函数就构造完成了,我们通过看损失可以知道这个W矩阵的好坏,那么如果损失过大该怎么调剂每一个参数呢?

        此时我们引入梯度下降法和梯度的概念

3梯度


 

梯度下降法:

        首先,我们有一个可微分的函数。这个函数就代表着一座山。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这个函数的最小值,也就是山底。根据之前的场景假设,最快的下山的方式就是找到当前位置最陡峭的方向,然后沿着此方向向下走,对应到函数中,就是找到给定点的梯度 ,然后朝着梯度相反的方向,就能让函数值下降的最快!因为梯度的方向就是函数之变化最快的方向(在后面会详细解释)
        所以,我们重复利用这个方法,反复求取梯度,最后就能到达局部的最小值,这就类似于我们下山的过程。而求取梯度就确定了最陡峭的方向,也就是场景中测量方向的手段。

梯度如同求导一样,如下图所示,损失的导数反应着梯度状况

如果W向前变化一格,损失增大,则dW梯度应该为正值,此时应该W向相反方向变化。

 

 
对于本例中对于损失函数,可以改写为如下:

 

 

对于Lij,用其对Wj求偏导

 

 

CODE2 LOSS & 梯度 循环形式

 

def svm_loss_native(W,X,Y,reg):
    '''
    本函数用于计算SVM分类器的损失以及梯度
    输入参数:
        W(D,C)代表权重
            D为特征向量的维度,C为分类类别的数量
        X(N,D)代表训练样本的特征,0维代表每一个样本,1维代表某一样本的特征向量
            对于32*32图像,N代表有N个样本,D=32*32*3全体像素值代表特征向量
        Y(N,1)代表训练样本的标签,0维代表每一个样本,1维代表某一样本的标签
    输出参数:
        Loss损失

    '''
    #获取基础参数
    num_train = X.shape[0]#训练样本的数量
    num_classes = W.shape[1]#划分的种类
    loss = 0.0#初始化损失
    dW = np.zeros(W.shape)#创建一个梯度
    for i in range(num_train):#分别求每一个训练样本的损失
        score = X[i].dot(W)#计算每个样本的分数

        #计算损失
        for j in range(num_classes):
            if j == Y[i]:
                continue
            margin = score[j] - score[Y[i]] + 1
            #margin =  np.max(0,score[j] - score[Y[i]] + 1)#计算损失
            if margin > 0:
                loss += margin
                dW[:,Y[i]] += -X[i,:].T
                dW[:,j] += X[i,:].T
    loss /= num_train
    dW /= num_train
    #加入正则
    loss += reg * np.sum(W*W)
    dW += reg * W
    return loss,dW

 

  

 

CODE3 LOSS & 梯度 向量矩阵形式

 

def svm_loss_vectorized(W,X,Y,reg):

    loss = 0.0
    num_train = X.shape[0]
    dW = np.zeros(W.shape)
    scores = np.dot(X,W)
    correct_class_score = scores[np.arange(num_train),Y]
    correct_class_score = np.reshape(correct_class_score,(num_train,-1))
    margin = scores - correct_class_score + 1.0
    margin[np.arange(num_train),Y] = 0.0
    margin[margin<0] = 0.0
    loss += np.sum(margin)/num_train
    loss += 0.5*reg*np.sum(W*W)

    margin[margin>0] = 1.0
    row_sum = np.sum(margin,axis = 1)
    margin[np.arange(num_train),Y] = -row_sum
    dW = 1.0/num_train*np.dot(X.T,margin) + reg*W  # ** # 
    return loss,dW

 

 

4训练函数


 

 

在得到损失和梯度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梯度去调节W矩阵,这里需要引入TRAIN函数的一些参数。

一般需要有以下参数:

训练次数:要循环训练多少步。

学习率:每一次根据梯度去修正W矩阵的系数。

样本数:每一次训练可能不是选择所有样本,需要取样一定样本。

核心点在于在循环中不断去计算损失以及梯度,然后利用下面公式去调节。

 

self.W = self.W - learning_rate * grade

 

 

CODE4 梯度下降法

def train(self,X,Y,learning_rate=1e-3,reg=1e-5,num_iters=100,batch_size=200,verbose=False):
        '''
        随机梯度下降法训练分类器
        输入参数:
        -learning_rate学习率
        -reg正则化强度
        -num_iters步长值
        -batch_size每一步使用的样本数量
        -verbose若为真则打印过程
        输出参数:
        list损失值
        '''
        num_train,dim = X.shape
        num_classes = np.max(Y) + 1
        
        #if self.W is None:
            #初始化W矩阵
        self.W = 0.001 * np.random.randn(dim,num_classes)
        loss_history = []
        #开始训练num_iters步
        for it in range(num_iters):
            X_batch = None
            Y_batch = None
            ########################
            # 选取部分训练样本
            # 随机生成一个序列
            batch_inx = np.random.choice(num_train,batch_size)
            X_batch = X[batch_inx,:]
            Y_batch = Y[batch_inx]
            #########################
            # 计算损失与梯度
            loss,grade = self.loss(self.W,X_batch,Y_batch,reg)
            loss_history.append(loss)

            ########################
            # 参数更新
            # 梯度为正表示损失增大,应该减少,成负相关
            self.W = self.W - learning_rate * grade
            #打印结果
            if verbose and it % 100 == 0:
                print('iteration %d / %d : loss %f'%(it ,num_iters,loss))
        return loss_history

 

运行结果如

 

  

 

 5预测predict


 

 

在训练完模型后会得到一个较好的W矩阵,然后根据这个W去预测一下测试集看看模型的效果

    def predict(self,X_train):
        y_predict = np.zeros(X_train.shape[1])
        #根据训练后的W矩阵计算分数
        scores = X_train.dot(self.W)
        #找到得分中最大的值作为类别
        y_predict = np.argmax(scores,axis = 1)#计算每一行最大值
        return y_predict

在主函数中运行如下代码观察预测情况

score1 = SVM1.predict(X_dev)
print('The predit result %f' %(np.mean(score1 == Y_dev)))
score1 = SVM1.predict(X_test)
print('The Test Data predit result %f' %(np.mean(score1 == Y_test)))

  

  

 

预测结果如下,用训练集本身去预测得到0.756,用测试集去预测才0.218,不是太好

 

 

 

6参数调整


 

述即完成了一整体的SVM模型库,那么我们如何自动训练出一个好的学习率和正则化强度参数呢?

 我们需要不断去测试每一个参数的好坏,用下面一个程序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调参
#两个参数,学习率;正则化强度
learning_rate = [2e-7,0.75e-7,1.5e-7,1.25e-7,0.75e-7]
regularization_strengths = [3e4,3.25e4,3.5e4,3.75e4,4e4]

results = {}
best_val = 0
best_svm = None
######################################
# 循环执行代码
# 对不同的学习率以及正则化强度进行测试
#
for rate in learning_rate:
    for regular in regularization_strengths:
        SVM2 = SVM()
        #训练
        SVM2.train(X_train,Y_train,learning_rate=rate,reg=regular,num_iters=1000)
        #预测
        Y1 = SVM2.predict(X_train)
        Y2 = SVM2.predict(X_val)
        accuracy_train = np.mean(Y1==Y_train)
        accuracy_val = np.mean(Y2==Y_val)
        #判断优略
        if best_val < accuracy_val:
            best_val = accuracy_val
            best_svm = SVM2#保存当前模型
        #存储数据
        results[rate,regular] = (accuracy_train,accuracy_val)
#打印数据
for lr,reg in sorted(results):
    accuracy_train,accuracy_val = results[(lr,reg)]
    print('lr:%e reg %e train accuracy: %f val val accuracy : %f'%(lr,reg,accuracy_train,accuracy_val))

  

运行结果如下:

 

7 可视化效果


 

在得到最优W时,我们有时要看一下W的可视化效果,从w的图像可以看出权重高低,类似于一个反应这个类别的模板。

#可视化结果数据
w = best_svm.W[:,:]
w=w.reshape(32,32,3,10)
w_min,w_max = np.min(w),np.max(w)
classes = ['plane','car','bird','cat','deer','dog','frog','hors','ships','truck']#类别划分  列表
for i in range(10):
    plt.subplot(2,5,i+1)
    wimg = 255.0 * (w[:,:,:,i].squeeze()-w_min) / (w_max - w_min)

    plt.imshow(wimg.astype('uint8'))
    plt.axis('off')
    plt.title(classes[i])
plt.show()

  如下图所示

不知我这图为啥和别人不一样~~~~~~~看着不够清晰呢?还望大神指点

 

 

在完成本案例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章和帖子,由于书写过程中没有过多记录,故没有标注出来,如有侵权请联系备注!

 

posted @ 2019-02-17 12:14  #Cloud  阅读(18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