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四种虚拟化技术优劣势对比
虚拟化技术和分区技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60年代Unix诞生起,虚拟化技术术和分区技术就开始了发展,并且经历了从“硬件分区”->“虚拟机”->“准虚拟机”->“虚拟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最早的分区技术诞生自人们想提升大型主机利用率需求。比如在金融、科学等领域,大型Unix服务器通常价值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但是实际使用中多个部门却不能很好的共享其计算能力,常导致需要计算的部门无法获得计算能力,而不需要大量计算能力的部门占有了过多的资源。这个时候分区技术出现了,它可以将一台大型服务器分割成若干分区,分别提供给生产部门、测试部门、研发部门以及其他部门。
|
类型
|
代表产品
|
|
硬件分区
|
|
|
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
EMC VMware Mircosoft Virtual PC/Server Parallels
|
|
准虚拟机 (Para-Virtualization)
|
Xen Project
|
|
虚拟操作系统 (OS Virtualization)
|
SWsoft Virtuozzo/OpenVZ Project Sun Solaris Container
HP vSE FreeBSD Jail
Linux Vserver
|
硬件分区技术
![]() |
虚拟机技术
![]() |
准虚拟机技术
![]() |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
![]() |
表:常见虚拟化技术对比
![]() |
(点击看大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