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

2021-07-19 08:25  zouhui  阅读(3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什么是寒门?

「寒门」在古代是指不掌握政治资源「庶族」,「庶族」是相对于「士族」而言,他们并不是贫民,而是殷实的家庭,俗称地主,员外。例如明朝的沈万三。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常听到皇帝将某人贬为庶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开除公职的意思。

你可以想象进京赶考,从广州徒步到北京,一路车马,人吃马喂,住店,要多少钱,什么样的家庭能支付这笔费用。

在古代能做到半耕伴读的家庭都是大家族,要考取功名,家中必须有足够的书籍,对于普通家庭,读书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我在广东这边看到很多民居,客家围屋,这些家族的特点就是祠堂边上有个私塾(记得是叶挺故居)。

所以当今社会的寒门就是没有掌握政治资源的中产阶级。例如王思聪,可以称他为寒门子弟。我是不配自称寒门,你呢?

所以多人把寒门理解成了贫穷家庭,这是错误的。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出贵子,在古代是指当官。即使是国土面积最大,需要官员最多的清朝,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也屈指可数。每次科举录用人数也不过 500 人左右,并不是每年都有一次科举考试。即使当了官更多是外放一个七品县令而已。

在古代当官有两条职业通道,文官和武官。

文官集团通常都是士族把持,极少数寒门才能进入。庶族看到了武官这个通道,因为士族不愿拿生命冒险,所以他们不做武官。当庶族武官集团逐渐庞大后就可以跟文官集团抗衡,甚至佐佑朝廷。在和平时期武官的晋升是极难的,所以历代战乱都是庶族跃迁至士族最好的机会。

同理,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段时间是寒门翻身的绝佳机会,无数的庶族出身孩子走了参军这条路进入「黄埔军校」和「讲武堂」,虽然「讲武堂」有个别出身底层的孩子,但占比可以真的太小,更多都是富庶家庭的孩子。49年以后进入和平时期,只保留了高考一条通道,一个普通公务猿升迁到县长,不犯任何错误,也需要十几年,且竞争非常激烈。

科举制度不过是一种恩赐,是一种上层阶级的统治下层的一种手段,作用在于巩固统治。文凭不过是学费的收据,并不是进入上层上社会的入场卷。无论哪个时代只有战乱最容易寒门出贵子,一旦进入和平时期,以士族为首的集团就会堵死各种渠道,以维护自身集团的利益。

现代社会不只有当官一条出路,古代社会结构:士农工商,如今:士商工农。所以“商” 是不错的出路。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风口,想改变社会阶层,只需追逐风口。

很多人太急于求成了,还没有成为中产就想成为富人。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轻易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你除了有一张学费收据,还有什么?

我是2000年来深圳,见证了深圳20年,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机会摆在面前,却看不到。

社会阶层原本就是可上,可下的。

在古代农耕社会讲究多子多福,家庭人口就是劳动力,孩子成人后要分家,每次分家家族资产就会缩水。所以富不过三代。

穷人只要多生育,家庭人口增加,劳动力增加,很快就能积累起财富。这需要过程,至少需要三代人。

我现在身边有几例:

  1. 父母都是985大学教授,他们的孩子普通本科,最后托关系,花钱,进机关做了公务猿,月薪 3000,每个月父母好药补贴。这个人还满脑子鄙视链,可以是知识分子家庭带来的。

  2. 深圳第一代建设者,现已退休,孩子大学都没考上,40多岁一事无成,家里给他买了车,房子,结了婚,现在老人不上眼。

  3. 我去云南旅游遇到一个父亲早年做玉石生意,赚了很多钱,他很清楚,他的孩子无法驾驭他的钱,于是他在云南花500万买了地,建了民宿,让他孩子经营。

穷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真正堵死穷人跃迁阶层的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而是学二代。富二代和官二代比较热衷移民,你跟他们不再一个平台上,不会直接竞争,跟你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是学二代。

我身边的富二代,官二代,都是高中去外国寄宿学校,都没参加高考,根本与他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毕业后回国创业或者接手家族企业,根部不用发简历找工作,不会跟我们抢同一份工作。

富二代父母掌握社会资源,官二代服务掌握政策资源,学二代父母掌握教育资源。理论上父母本科以上学历的都是学二代群体,他们唯一阶层上升渠道就是教育,并且会死磕到底。

富二代和官二代在教育上,至少不会在分数上跟你争第一,他们更注重素质教育,所选志愿多是穷人不热衷的,也不会跟你抢名额,例如王思聪学的是哲学。然而学二代在分数上绝不让你,报考志愿跟你一样,计算机,金融,医学,能源,化工,法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将跟你一同发简历,面试,激烈竞争同一个工作机会。

清华、北大等等名牌大学都有自己的附小,专门接收他们教职员的子女。数据统计,高考状元的家庭背景,多数是教职工家庭。

所以穷人的对手是学二代!

什么是学二代?

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高晓松到底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市清华大学里的清华大院,显然这里是中国最有知识味道的大院。住在这个院里的好处就是,当他有什么问题的时候,父母给写了一纸条,让去找谁谁谁,而这个谁谁谁就是周围住着的各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据他在节目里透露,他当时的隔壁邻居都是开国大将,国家级院士之流。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1988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是中途退学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虽然高晓松的学历并没有非常的高,但是能考入清华大学想来学习成绩也不会差。比较让人难以想到的是,高晓松的家世是非常显著,甚至直言在他们家硕士都算“文盲”。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还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原清华大学的教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常的优秀的。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张克群一直在从事建筑设计实验,很有才气,编著了很多作品。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就这几个身份,随便哪个都让人佩服。在科学研究方面,张维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科研成就,让人不得不佩服。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她的个人成就也是让人钦佩,她的学术论著《流体力学概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著的成就,在学术理论上、实验室的建设上陆士嘉博士都有自己非常显著的成就。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兼博导。在学术上有自己的成就,作出了很多贡献。发表的科技论文就达到85篇之多,在微波电子学、声学显微镜、光导波等等学术研究上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拿过很多的国家奖项,科研类的,教学类的都有,很优秀。

高晓松的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政治上蒙在医学上都有非常高的贡献。高晓松的家世当真是非常显著的,父亲也是教授级别的,自己的妹妹也是有着博士的学位。

当你写论文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去咨询谁?

学二代的父母可以轻松动用自己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即设备,软件资源人脉。帮助孩子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给孩子铺路。你呢?这些优势富二代和官二代跟你一样,都没有,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

最近我们看到多起学术造假,即博士父母动用单位的科研设备帮助小学/初中的孩子完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焦虑的根源

你不成功就会很惨。

美国的社会是橄榄型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你不努力也没关系,生来就是中产,一中国人的勤劳程度,至少不会跌倒流浪汉阶层。在美国一个蓝领工人薪资不低,他下了班换身西装就可以去高档场所消费,过体面的生活。

中国是一个金字塔型社会,社会阶层是流动的,你只要稍加停顿,可能会滑落到下层。所以你要拼劲全力,压上所有资源,争取保证现有的阶层,然后再临终前把下一代一手推到上一层。所以中国人要拼劲权利,赌8博一般将大量资源压在孩子的身上。

中国还要维持人口红利,不太可能转型成橄榄型社会。说多了容易被禁言:)

最没有安全感的那群人,就是靠教育跃迁阶层的那些人。

例如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就意味着他们下一代滑落阶层了。

即使他考上了大学,能力不行怎么办?有了上层社会通行证(学历),但是接下来他无法生存在哪个阶层。我身边好多父母,他们的孩子都30-40岁了,还在为孩子操心,他们的孩子是没救了,只能寄托孙子,孙女了。

还有公务猿家庭,尤其是基层公务猿,他们也非常焦虑,即没有资源,也没有资本。他们的孩子最容易跌落阶层。为什么北京孩子考清华北大比外省容易,这是公务猿们唯一能给他们孩子争取的资源。

对于城市的外来人口,他们用一生奋斗就是想留在城市,他们孩子是否还能依然留在城市,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实施证明很多时候,多数情况是孩子无法重现父母辉煌。更多是平淡无奇,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所以资本家也焦虑,他们焦虑孩子无法掌控留给他们的财富。不过不用担心,现在有各种理财和家族信托,总结了身边很多富二代,发现只要他们不去创业开公司和赌博,他们的财富可能花不完,我认识的几个人中家教还是很严的,都没有不良恶习。

最焦虑的那些人是他们的孩子无法维持在父母现在所处的阶层,很可能将来孩子会下沉到社会底层。

对自己孩子有信心的家长,并不会焦虑,例如王健林。

只有成功才能抵御风险

中国人的奋斗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风险。稍有不慎就能把你打回原形,例如生病。

只有成功才有安全感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他能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你的烦恼。

谁在宣扬“读书无用论”

有几种人会宣扬读书无用论:

  1. 学一代,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迁的人,他们宣扬读书无用论是为了让你们放弃,别跟他们的孩子竞争,这些知识分子用心极其险恶。先上船的人会撤梯子,不让后面的人上船。
    这些学者专家非常认为初中升学率应该控制在 50%,他们还劝说你们别高考了,做工人也光荣。

  2. 不读书实现阶层跃迁的人,他们很多是老板,掌握资本的资本家。他们对你们说看:我没有读书一样成功了,读书是没有用的,实际上他们背后不止读了多少书,他们是最先掌握碎片化学习的人,他们是最清楚学历跟“能力”区别的人,也清楚学历跟“学识”区别的人,他们的学习方式跟你们不同,他们自学能力极强,尤其是处理知识碎片的能力。只是没有学历而已,他们的认知已经超越你几个层次,让你们我以为不读书也能成功。
    他们不会让他们孩子不读书,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出国留学。

  3. 第三类人是社会上的乌合之众,他们竟然相信了前面两类人说的读书无用论,也妄想自己不读书也能成功。

  4. 穷人改变阶层有几种方式:上学,婚姻,创业,移民。

如果这四种方式打出组合拳,成功几率更大。仅仅占有单独一项,举步维艰:

上学:上学不能改变阶层,只能让你掌握一种劳动工具“知识”,这与开挖机一样的,并无高低之分,上学能改变你的工作环境,从工地到办公室。从露天到空调房。上学不能让你拿高薪,薪水的高低取决于岗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学习分成三个阶段,1学习知识,2 运用知识,3 创造知识。
仅仅会运用知识你只能保住你现有的阶层,不能跃迁阶层。创造知识可以跃迁阶层。

上学门槛最低,只是时间比较长,未能实现改变阶层是你们自己放弃了跃迁阶层的机会,还不停抱怨社会。

跃迁阶层实质上就是升维打击。升维是反人性的,降为才是符合人性。也可以说贫穷是符合人性的,贫穷是舒适区,是人性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高等哺乳动物捕猎,吃饱后就是睡觉休息,不会考虑明天,直到有一天他的体力无法在捕猎到食物,或饿死,或被其他动物吃掉。反而很多低等动物会未雨绸缪,例如蚂蚁,蜜蜂会不停忙碌,还有小松鼠,他会不停的储藏食物,当然你可以说,是记忆力不好,但是它永远有食物。

从毕业开始,找工作,我们通常是找对口工作,如果对口工作找不到,第一个想法就降为打击,去找下沉学历的工作。例如博士是抢硕士的饭碗,硕士抢本科饭碗,本科强专科,以此类推。

可怕的是一旦你下沉学历,并且在岗位上干的很舒服的时候,就不想回到本位了,随着时间消磨,你不再有激情,不对未来有希望,不再学习,不再上进,被社会撸的服服帖帖,只想活在舒适区,降为符合人性。所有才有清华北大博士,硕士去深圳做小学老师,做公务员。一旦你选择了老师这个岗位就是放弃了阶层跃迁。

升维是反人性的,痛苦的,就如同我们考试从98分到100分所要付出的努力一样!所以多数人会放弃升维,就如我们常常说的,谁谁谁的分数还没有我高呢!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就是他人生的巅峰,但随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他人生的抛物线顶点,物极必反。

升维需要强大的自驱力,好奇心,探索欲,学力…… 
降为是面对100种困难,99个会退缩,不断放弃,只选择最符合人性的。升维是面对100个困难,逐一击破,尤其是从社会底层升维上来的人,你们可以想象他会遇到多少困难。

婚姻:取的好,嫁的好,不用多说。

创业:风险与收益并存,成功率 1%,个体不算创业,个体户是给自己打工。

移民:移民到发达国家,做有尊严的蓝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