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学习总结
1)第一周课程计划回顾:
之前想的是用service+jsp技术做出基本的增删改查,后来发现可以用springboot的框架来搭建项目,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但是呢,我还是不会自己用service+jsp做出项目来,通过ai的辅助可以磕磕绊绊的做出来,问题是做的效率不高、学到的东西不多、还容易因为多个bug浪费时间陷入很微妙的境地。所以要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只能看service+jsp技术的掌握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了。诶,又出现问题了,那我要学什么呢?这也是我上学期面临的问题,去b站上看视频学习?老师说效率不高,搜集网上的简单讲解的资料?又不系统。只能看着那贼长的java基础的视频来学习,根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什么不懂的就去到对应的知识点去观看学习。but呢,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不知道自己看了视频是否能够掌握。对于完成的程度,有一段时间在补习springboot、springMVC三层架构的使用,并在团项目中借助ai实现了一些功能。比如团队作业的两个功能的实现和个人作业学习记录app的实现。
但我的学习进度还是存在问题的,就是练习的比较少,每天在看视频学习别人如何写代码,然后理解代码逻辑,光是这一步,就遇到了困难。加之我的IDE和学习视频中的IDE不同,无端之中又浪费了时间。因为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不是只有学习软件工程这一件事情,很难做到每天有时间投入的保证。自己的专注力也容易分散,更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时是被环境打扰,有时是对自己学习是否有用的怀疑,需要及时的把感受拉回当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数可以说几乎就是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
2)《构建之法》的五个问题
1. 软件工程和编程有什么区别?
编程是写代码实现功能,更像个人技能;软件工程是系统化地解决复杂问题,比如团队分工、需求管理、测试维护。举个例子:自己写个小工具属于编程,但如果是开发微信这样的应用,就需要需求分析、多人协作、版本控制等工程方法,否则代码会越来越乱,最后没法维护。
2. 个人开发流程(PSP)有意义吗?
有意义,但得坚持用才能见效。比如以前写代码总是一口气写完,后来按PSP分阶段(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记录),发现能提前规避很多问题。不过刚开始会觉得麻烦,尤其是记录时间,但习惯了能更清楚自己的效率短板——比如我发现自己测试环节总超时,后来就专门学了单元测试框架。
3. 团队合作中最大的坑是什么?
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和信任。比如一次做课程项目,大家没明确分工,最后有人代码风格不统一,有人功能重复写。后来用Scrum每日站会,任务拆成小卡片贴看板上,问题少多了。关键是要“主动同步进展”,别怕暴露自己的拖延。
4. 为什么要写测试用例?
测试是为了“保护代码”。比如改一个功能时,如果有完整的测试用例,就能快速知道有没有把其他地方搞崩。
5. 敏捷开发是不是万能解药?
不是,得看场景。敏捷适合需求变化快的项目(比如互联网产品),能快速响应反馈;但如果是银行系统这种要求高可靠性的,可能更需要瀑布模型的严谨流程。发现结对编程对新手友好,所以关键还是灵活调整。
3)新的问题:
1.课程的开始阶段很颠簸,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减少这种迷茫,为的是较少时间上的浪费、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2.在学会简单的增删改查之后,怎么可以设计出前端的页面呢?是从一个小小的组件开始搭建?面对着前端纷繁复杂的样式不知道怎么去下手学习,还有就是说前端不用怎么学,主要是注重后端功能的实现,可是前端的设计就不管了吗?
3.从简单的功能,到业务逻辑的实现,这中间有着怎样的过渡呢,是怎么从一个增删改查做到复杂的业务逻辑的?
4)新的感想:团队之间人的交流有时候会提高效率而有的时候讨论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要协调整个团队做架构、写代码的进度还是有些挑战的,不能自己想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还要考虑成员之间的代码是否能够读懂、整合是否成功
5)技能评价表的提高与收获:

1.提高:
简单地学会了一些从github上寻到代码、上传代码,但是对于本地拉取和上传的命令不熟悉
学会了用ai编写代码,之前老是报错并半途而废
对于软件的下载工作更是没有问题,之前的一个idea的下载就能被难到,现在也会使用网盘下载整理软件了
对于整体的技术有了一些了解,慢慢的了解了自己要学的东西有什么,做出简单的增删改查
2.不能衡量的收获:自己在写出软件这件事情上没有很好地完成过,也只好接受了,不逼自己了,慢慢学吧,有ai的帮助呢还,降低期望,不看着远方的目标了,每天能做一点是一点。其他的时间也要留给其他的事情感觉做软件也就这样了,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衡量人的唯一标准。
说到ai,发现cursor这个ai还挺好用的,让自己对于这个课程多了一分把握。
对于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bug比较掌握了,学会合理的辨别哪些是对自己目前bug有帮助的信息,增加了鉴别能力,可以少浪费一点时间啦。
6)建议:
我职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读研。对于这个学期刚刚过去的学习阶段,我提出以下几点内容。
1.每次的作业布置都让我摸不着头脑,很抽象。对于文字的理解又很多种,面对着这种情况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其他课程的话,老师会明确给出作业内容、要学的东西以及截止时间。这个作业给我一种全程闭眼走的感觉。
2.对于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一动不动这件事情,遭不住哇。做这么久,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上完课之后,自己的脾气也会变得暴躁,或是怀疑人生,或是感觉大脑运算不过来。但是呢,自己也没学到啥东西,整堂课陷入的是一种被动、焦虑的状态。这也体现了我自己对于情绪处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正。每次上课有种开盲盒的感觉,不知道下次课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之后要完成怎样的学习要求,存在着一种极大的不确定感,很难受。
3.恐惧并反感着课堂上频繁的测试,每次的测试都是急乎乎的,害怕自己完不成,心理上有较大的压力。总是测试,但是,没有输入。在上完这堂课的一周之后,总想着把测试搞懂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把关注点放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正反馈,痛苦、痛苦,耗费时间做着低效率的事情。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