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1

第一章 代码质量与开发逻辑

代码编写的基本原则

优秀代码需具备三个特性:功能正确(核心)、结构清晰(易维护)、风格规范(可读性强)。

代码复审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定期检查代码,可显著减少潜在错误(书中案例:某项目复审后缺陷率降低45%)。

单元测试的必要性

单元测试是在开发过程中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验证,类似于“每建一层楼都要检查承重结构”。

未充分测试的教训:某社交平台因未测试登录模块,导致百万用户无法访问,损失超200万美元。

第二章 最小可行产品(MVP)思维

MVP的核心逻辑:优先实现产品的核心功能,而非追求完美。

典型案例:滴滴打车最初仅支持“即时叫车”功能,后续逐步迭代出拼车、预约等功能。

迭代开发原则:每次更新应解决明确问题,避免盲目添加新功能(如“先保证自行车能骑,再考虑加装音响”)。

第三章 敏捷开发实践方法

四大关键实践

每日站会:15分钟内同步进展(示例:晨会模板——“昨天完成登录模块开发,今日计划对接支付接口”)。

用户故事:用“作为[用户角色],我希望[需求],以便[价值]”的格式描述需求。

看板管理:用“待处理-进行中-已完成”可视化任务流程。

持续集成:每天至少一次将代码合并到主干,避免大规模冲突。

常见误区提醒

敏捷 ≠ 无文档:需保留必要设计说明

用户故事 ≠ 需求堆砌:需优先级排序(参考MoSCoW法则)

posted @ 2025-03-19 16:30  f-52Hertz  阅读(1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