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范婷婷,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喜欢窝在寝室,看看电视刷刷抖音,或者有乒乓球比赛就去看;偶尔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玩,去吃好吃的,拍好看的照片,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放松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短暂的逃离敲代码写作业的世界。
- 现状、经验和计划
(1)目前我已经掌握:
1.掌握Python基本语法、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还掌握关系型数据库MySQL的查询和使用,能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果,基本掌握SQL语句,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以及分组查询和排序查询;
2.掌握Hadoop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理解HDFS的框架和工作原理,能进行HDFS的文件上传、下载、目录创建等基本操作,能编写简单的MapReduce程序来处理数据。能熟练搭建伪分布式和完全分布式集群,以及集群的配置文件修改;
3.掌握Python爬虫常用库,用于解析HTML页面提取数据,还掌握对于简单静态网站的提取数据
我其实对任何方向都一般,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方向
缺少的能力:叙述能力较差,无法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技术思路与成果,对专业名词了解记忆较少,表达偏白话文;知识串联能力不足,学过的技术与知识无法形成完整应用链路,比如技术根据独立使用,不会联动解决问题;无法独立完成复杂项目;对数据结构和算法不够熟练
期待在课程中能够学到知识,将这些都记到脑子,收获对自己技术有帮助的知识,不过老师讲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我希望可以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文字。
在课程实践中我希望担当一个有不懂就问,积极反应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果有搭档的话,要和搭档积极沟通和商量的角色。
(2)几年后,你可以做学术研究、做软件项目、做其他专业的工作、做公务员、出国深造、回家继承家族企业...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你今天是怎么为将来准备的?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本学期的规划是什么?
我不知道将来我会进入什么样的行业,找不找得到工作,因为我觉得未来是多变的,但是现在我会尽力学好我所需要学的知识,检查之前没发现的漏洞,在空余时间学习一些老师不会交但是我们这个专业需要的技术,我认为我的优势是积极乐观,不管今天有什么伤心难过emo,睡一觉又会重新振作起来,如果睡一觉都不能解决的话,那就吃点好吃的,吃点甜甜的,让心情好一点,或者把手上的事情停下来和朋友到外面走走。
(3)目前的代码量:python,约200行,其他语言(如Java),100行。
为了有资格入职一流的软件公司/互联网/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多少代码量:需要累计至少15000-20000行有效代码量,且需包含2-3个完整项目的代码
(4)我打算平均每周拿出14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4.5个小时上课,3.5个小时复习知识点,6个小时做作业
如果你在前面说过,你在前两年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要发奋赶上,请问你打算:D
A: 刚才是随便说说的,我打算混过这门课
B: 和以前其他课花一样多的时间
C: 比以前的课稍多一些
D: 比以前课要多很多,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计划在本课程结束时,完成累计2000行代码量,每周应完成500行代码量
1.Wish/确定愿望:希望在本课程中,熟练掌握python数据分析与基础开发技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
2.Outcome/确定结果:若愿望实现,不仅能在课程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具备参与校外数据类实习的基础能力;同时,面对代码报错能快速定位问题,不再依赖他人指导。
3.Obstacles/找出障碍:学习时易被手机干扰(刷抖音、看消息),导致专注时间短;遇到复杂代码逻辑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想拖延;偶尔会和朋友约饭、拍照,占用周末学习时间;寝室环境较嘈杂,难以长时间专注写代码。
最可能的失败因素:缺乏长期自律,易因短期娱乐放弃学习计划,比如周末原本计划写300行代码,却因“刷电视剧更新”或“朋友约出去玩”推迟,后续也未补回进度,导致周目标累计滞后,最终无法完成总任务。
4.Plan/使用“if then”做风险防范计划:If 朋友约周末出去玩占用学习时间,Then 提前和朋友约定“只玩半天”,并在周中每天多花1小时补代码,确保周末总代码量不减少;If 遇到复杂代码逻辑想拖延,Then 先将问题拆分成小步骤,每完成1个小步骤就奖励自己喝一杯喜欢的奶茶;
认真反馈:既然是健身/教练的关系, 那么健身学员就会经常提问“为何我的肥肉还在?为何我肌肉不长?为何要做这个练习?... ... ”; 为了改进教学,收集资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填写对课程的反馈, 你会怎么做?D
A: 不提问, 不理会,不填写
B:不想提问题, 等到老师催促多次,才随便填写反馈。
C:有问题就问,至少一学期提三个问题, 认真按时填写反馈。
D:经常提问题, 平时就经常给老师和助教提反馈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