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及TCP/IP参考模型

OSI及TCP/IP参考模型 Part I-1

 

一、网络发展史:

1:以计算机为中心-----单点造成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1946年开始,是由1台埃尼阿克、1台多重线路控制器、5台收发器终端、N多条电话线所组成的网络;

2:以资源子网为中心------1970年代开始

3:以OSI参考模型为中心-----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OSI参考模型

 

二进制的计算方法:

     

   上图为96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

  1:先写8个零(第二行),然后在零上面写上2的次方(第一行),从右往左;

  2:把2的次方计算出来(第三行);

  3:96从最左边与第三行数值开始比对,96比128小写0、96比64大写1、96减去6剩               余的数值继续比对,32与32正好相同写1,剩余写0;

  4:最终96转换为二进制为:01100000

 

二:OSI参考模型

       

  1、网络模型分层的作用:

    1.1、降低复杂性 

    1.2、统一标准

    1.3、工程模块化

    1.4、快速发展

    1.5、易于学习掌握

    7层模型中相邻的层之间都有关系称为服务接入点(SA)

    8芯网线中,绿白绿和橙白橙4根线用于网络连接的,其余四根用于电话中;

      (1)物理层

     提供了网络的双向通讯,为双向传输提供了有保障的通路,其中定义了4个统一的特性:电气、机械、功能、规程特性。

      (2)数据链路层

        提供了3个主要功能;

      A 提供了通讯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的一个地址:MAC地址【物理地址】;

      B  负责数据的转发 ;

      C 提供数据检测。

      (3)网络层

        提供了4个主要功能:

      1)提供了通讯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另一个地址:IP地址【逻辑地址】;

      2)负责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内网与外围】;

      3)根据路由器运行的不同的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

      4)在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上负责路由数据包。最佳路径不等于最近路径

    (4)传输层

      两个协议:TCP/UDP

      最重要是提供了端口号码的概念【IANA规定、网络中的每一种服务/应用,都有自身的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端口号码】

    (5)会话层

      负责在应用程序通讯期间,为与会双方建立、维护、拆除一个连接;

    (6)表示层

      负责提供了数据的加密,4种常见的加密方式;

      1、对称加密【淘汰】  2、非对称加密  3、HASH加密  4、光密【目前只有IBM才有】

      HASH加密的优势;

        1、能够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加密成固定长度【256bit】的乱码

        2、HASH的碰撞率极低,即相同乱码

        3、HASH加密不可逆运算

        4、HASH没有规律可循

    (7)应用层

      负责提供了一个UI【用户接口】,令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来使用整个的下面 6 层网络模型。

 

三、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1、数据的封装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应用层----》物理层】

    (1)数据在上3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是不发生变化的,称之为:PDU【Protaca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2)数据通过上三层直接透传至【传输层】、传输层为原始数据添加【TCP/UDP的头部】,将数据变成【数据段 Segment】

    (3)传输层将数据封装完毕后,传输给【网络层】,网络层在4层头部外面再添加一个【IP包头】,将数据段变为【数据包/报文 Packet】

    (4)网络层将数据包封装完毕后,再传递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再在IP头部外添加【MAC头部】,将数据包变成【数据帧 Frame】

    (5)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帧传递至【物理层】,物理层将数据帧转变为【比特流 bit】,以【二进制】的形式,通过有线/无线的方式进行传播。

  2、数据的解封装与封装过程完全相反;  

    发送方:自上而下封装

      应用层数据--》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MAC地址--》物理层Bits流

    接收方:自下而上拆封     

         

 

四、TCP/IP 参考模型

  1、TCP/IP 对已有的OSI参考模型进行整合,将OSI的7层模型整合为4或5层;

  2、TCP/IP 参考模型按 4 层划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3、TCP/IP 参考模型按 5 层划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posted on 2022-03-10 22:04  风中的疯子  阅读(47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