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

   

    递归到动规的一般转化方法

    递归函数有n个参数,就定义一个n维的数组,数组的下标是递归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数组元素的值是递归函数的返回值,这样就可以从边界值开始, 逐步填充数组,相当于计算递归函数值的逆过程。

    动规解题的一般思路

    1. 将原问题分解为子问题

  •     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子问题和原问题形式相同或类似,只不过规模变小了。子问题都解决,原问题即解决(数字三角形例)。
  •     子问题的解一旦求出就会被保存,所以每个子问题只需求 解一次。

    2.确定状态

  •     在用动态规划解题时,我们往往将和子问题相关的各个变量的一组取值,称之为一个“状 态”。一个“状态”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子问题, 所谓某个“状态”下的“值”,就是这个“状 态”所对应的子问题的解。
  •     所有“状态”的集合,构成问题的“状态空间”。“状态空间”的大小,与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时间复杂度直接相关。 在数字三角形的例子里,一共有N×(N+1)/2个数字,所以这个问题的状态空间里一共就有N×(N+1)/2个状态。

    整个问题的时间复杂度是状态数目乘以计算每个状态所需时间。在数字三角形里每个“状态”只需要经过一次,且在每个状态上作计算所花的时间都是和N无关的常数。

    3.确定一些初始状态(边界状态)的值

    以“数字三角形”为例,初始状态就是底边数字,值就是底边数字值。

    4.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定义出什么是“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的“值”后,就要找出不同的状态之间如何迁移――即如何从一个或多个“值”已知的 “状态”,求出另一个“状态”的“值”(递推型)。状态的迁移可以用递推公式表示,此递推公式也可被称作“状态转移方程”。

    数字三角形的状态转移方程:

    
  

    能用动规解决的问题的特点

    1) 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如果问题的最优解所包含的 子问题的解也是最优的,我们就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 构性质。

    2) 无后效性。当前的若干个状态值一旦确定,则此后过程的演变就只和这若干个状态的值有关,和之前是采取哪种手段或经过哪条路径演变到当前的这若干个状态,没有关系。

 

一个问题是该用递推、贪心、搜索还是动态规划,完全是由这个问题本身阶段间状态的转移方式决定的!

每个阶段只有一个状态->递推;
每个阶段的最优状态都是由上一个阶段的最优状态得到的->贪心;
每个阶段的最优状态是由之前所有阶段的状态的组合得到的->搜索;
每个阶段的最优状态可以从之前某个阶段的某个或某些状态直接得到而不管之前这个状态是如何得到的->动态规划。

每个阶段的最优状态可以从之前某个阶段的某个或某些状态直接得到

这个性质叫做最优子结构

而不管之前这个状态是如何得到的

这个性质叫做无后效性

另:其实动态规划中的最优状态的说法容易产生误导,以为只需要计算最优状态就好,LIS问题确实如此,转移时只用到了每个阶段“选”的状态。但实际上有的问题往往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所有状态都算出一个最优值,然后根据这些最优值再来找最优状态。比如背包问题就需要对前i个包(阶段)容量为j时(状态)计算出最大价值。然后在最后一个阶段中的所有状态种找到最优值。

 
posted @ 2017-03-28 13:57  道微真理  阅读(10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