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不努力

隔壁某公司又出事了,说又是因为该公司员工长期占领周边写字楼茅坑的事至今还流传。刚刚过完新年,贵司野蛮生长的历程里多了一股殷红的底色:一个年轻人在花一般的年纪,没来得及绽放就凋谢了,令人心疼。

 

本质上来说,中国互联网公司价值的评价体系已由利润 - 收益评价体系过渡到了估值 - 融资收益体系。在缺乏技术突破,货币超发,贸易壁垒高企的当下,互联网商业与投资行为越来越趋向于短期化,形成了所有资源都朝着能快速变现的商业模式集中的病态。特别是经过了2012年至2018年这波的创业热潮的洗礼之后,越来越低多的互联网公司运营逻辑是:通过融资获得获得企业经营性的现金流异变为了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融资,公司价值不在于资产负债表,而仅限于撑到有人接盘(ABCD各种轮)或社会大众接盘(IPO)即为成功。因此做产品变成了故事会,开发标准变成了一页页的PPT,没有人研究芯片,也没有人仰望星空,只有各种各样的APP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大妈们争夺着小区门口的菜摊。正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没有办法稳定地依靠特定的业务盈利,管理者必须不断地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开辟新功能去追逐新热点,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战场在哪里,自然无法摸索出有效的管理方式。同时因为这一届管理者本身的水平有限,他们不知道也没时间去思考如何提高公司的生产力,没有清晰的工作量规划,只能靠制度化的加班,让员工背锅,缓解自身的焦虑感。

 

用奴隶制的野蛮方式在短期内尽量压榨有限的员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在很多互联网高层眼里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在他们眼里长期主义是不存在的,天天都是短跑,到处都是冲刺,因此不需要体力管理。员工在35岁跑不动之后直接抛弃是自然而然的想法。通过压榨员工所产生的短期巨大收益还能建立起信心的正循环,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权威与自我满足感,更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认知中关于压榨的合理性。因此才会有“你可以选择不努力“的这样的没人性的说法。

posted @ 2021-02-17 10:05  子非与  阅读(4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