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告别创业时代

  在网络上再造“百度”、“盛大”的创业梦,看起来犹如美丽的氢气球。

  假如从今天开始创业,你会选择什么业务切入市场?

  当这个问题抛给马化腾,这位掌舵着15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创始人回答是:“我只能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一点点探索着做好,不能去考虑外界的情况。
Adblock
”原因是,网络的核心产品门户、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已经被割据,未分胜负的只有两个:视频和SNS,但也有了很高的门槛。马化腾承认:“现在很多人还想在网络上打造10亿美元公司,已经比较难了。”

 

  新的商业模式不明

 

  如果寡头垄断格局已定、新的商业模式晦暗未明,而中国的网络用户在3年内达到5亿级规模的临界点,就的确很难想象,按照既有打法——将美国模式本土化——未来究竟还有更多的创业空间?至少,目前而言,绝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已经不再将网络创业公司视为自己的考察重点。

  或许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业还从未在短时间内看到如此多的创业可能,除了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们被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模仿,如Linkedin、Bloglines、Plaxo等“二、三线明星”也被纳入中国化的视野之内。进入2008年,虽然仍有创业公司出现,但显然,无论从创业公司的数量,还是投资者的热情来看,都与2005年、2006年时相去甚远。

 

  风险投资热情不再

  如果说2000年前后,中国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对如何创办一家优秀公司缺乏概念,那么这一次,游戏变得全然不同了。

  一个根本变化是,很多在2005年、2006年间成立的风投基金融资高达数亿美元,不可能进行太小规模的投资,他们更倾向于把赌注押在少数看起来成功几率最高的公司身上。为确保投资回报率,绝大多数VC的选择其实并不太多:美国成功模式+本土相对成熟的创业者,或者那些迅速取得一定人气的网站。

  这让一些年轻创业者很容易地被摒弃于投资潮流之外。事实上,绝大多数未能获得融资的公司,都相当于在接下来这场漫长的“军备”竞赛中提早出局。

 

posted on 2008-08-25 13:16  eoiioe  阅读(3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