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2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班的郑雅文。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打排球、健身、打游戏、旅行、听音乐,精通的乐器为古筝。这些活动让我在技术学习之外保持了良好的身心平衡。我未来的目标是考公,因此我对技术学习的定位是掌握基础、注重应用,而非追求精深的技术专研。通过学习“大数据可视化”这门课程,我希望能够借此提升数据处理与展示的基本能力,为未来的公职信息化工作打下基础。
二、技能树与技术偏好

  1. 已具备的能力
    (1)Python 基础编程能力:能够使用 Python 进行基本的绘图、数据处理、脚本编写和自动化任务,熟悉 pandas、numpy 等基础库。
    (2)MySQL 数据库操作:掌握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能设计简单的数据库表结构并进行数据管理。
    (3)C 语言与 Java 基础:了解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2. 技术兴趣方向
    我对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向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或仪表盘,辅助决策分析。Python 和 MySQL 是我偏好使用的工具,因为它们语法简洁、生态丰富,适合快速实现想法。
  3. 欠缺的能力
    大数据平台与分布式计算:对 Hadoop、Spark 等大数据框架缺乏实践经验。
    前端可视化技术:对 ECharts、D3.js 等前端可视化工具不熟悉。
    竞赛、项目实战经验:缺乏完整的数据分析或可视化的竞赛、项目经历,从数据采集到展示的全流程能力尚不足。
  4. 课程中的角色与期望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我能够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可视化项目。期待收获:
    (1)掌握一种主流可视化工具;
    (2)理解数据从清洗到展示的全流程;
    (3)提升代码编写能力。
    三、未来规划与当前准备
    1.未来方向:公务员
    我计划在未来报考公务员,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因此,技术学习对我而言更多是增强综合能力而非职业发展的核心。我希望通过技术学习提升逻辑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化素养,这些在未来的警务工作中(如数据分析、情报处理等)都可能发挥作用。
    2.优势与劣势
    优势:
    (1)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
    (2)具备多学科背景和兴趣,适应能力强;
    (3)十年的古筝学习经历培养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劣势:
    (1)技术深度可能不如志在进入互联网公司或者考研的同学;
    (2)代码量和项目经验相对较少。
    3.本学期规划
    (1)完成课程要求的全部作业和项目;
    (2)每周投入8-10小时在课程学习上;
    (3)在课程结束时,完成一个基于真实数据的可视化小项目。
    三、代码量统计与学习计划
    1.当前代码量(估算)
    (1)Python:约3000行
    (2)MySQL:约1000行(SQL 语句)
    (3)C 语言:约800行
    (4)Java:约1000行
    一般来说,一线互联网公司校招候选人至少应有1.5万-2万行的代码积累(多种语言合计),并具备项目经验。但我的目标并非进入技术公司,因此更注重基础掌握与应用能力而非代码量本身。
    2.本学期时间投入计划
    我选择 D:比以前课要多很多,直到达到目标为止。我计划每周投入 8-10 小时 在这门课上,包括上课、作业和项目时间。
    3.代码量目标
    (1)课程结束时总代码量增加 2000 行(以Python为主);
    (2)每周平均完成 150-200 行 代码(包括作业和项目)。
    四、总结
    在本课程中,我希望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可视化项目。如果实现,我将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处理和分析数据,制作报表;提升自己的技术自信,甚至能在单位中承担一定的信息化任务;为公考中的“行测”和“申论”数据分析类题目提供支持。最可能的失败因素有:自律不足,喜欢打游戏、健身等活动,容易分散注意力;基础薄弱,对前端可视化工具不熟悉,可能畏难。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在写代码时想打游戏,那么我会先设置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完成后允许自己休息5分钟;如果我遇到技术问题卡住,那么我会先记录问题,然后查阅文档或向同学寻求帮助,而不是拖延。
    技术学习对我而言是工具而非目的,但我依然会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本学期我会在课程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努力完成项目,掌握基本技能。也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我更好地提升自己。
posted on 2025-09-20 23:22  ElevenXing  阅读(1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