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ard

导航

构建 软件原型

当研发流程推荐到了原型构造阶段后,我们有了基础的原型工作产品,原型构建工作使我们理清了思路,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理想的(在全局设计阶段后的)原型工作产品的特点是:
 层次架构稳健。
        命名空间与命名空间的关联关系稳定。
        类与命名空间的关联关系稳定。
        类与类关联关系不稳定,原型程序员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关联关系的强弱,比如:把聚合调整为依赖。
        类的方法签名不稳定,原型程序员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方法的名称、参数及返回类型等。
 
        事实上,我们清楚,当前的原型工作产品就连以上的一些特点都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于是,我们需要用更完善的更系统的模型工作产品来指导我们的编码工作,比如:从模型中我们发掘包与包的关系、类与包的关系、类与类的关系、类的详细实现...。
 
        从另外一个层面,调整模型一定必调整代码更快,尤其当我们的产品很复杂的时候,“孰快孰慢”非常明显。可是,相反呢?我们的时间到哪里去了?哦,那里少了一个方法、接口里要添加一个属性、那个参数是简单类型还不够、改吧,改吧,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我们也乐此不疲,^_^!
 
        还有一个层面,如果我们宣称我们自己有非常良好的职业习惯,有人来与我们交流同类工作产品的时候,我们恭敬的请他们坐下来,找到笔墨、白板,画画我们的设计、勾勾我们的思想,接着打开我们的代码,一页一页的翻码,或者根本也不翻,叫他(她们)自己去读吧,这就是所有我们能做的了,当然我们还能张开嘴,^_^。这时候,我们会为“我们自己的宣称”而汗颜吗?

        与其那样,我们还要设计吗?还需要搭建设计模型吗?几张纸(白纸、黑纸)、几支笔(铅笔、油笔)不就足够了吗?
也于是,还需要软件开发流程吗?不需要了,我们有嘴、有脑啊,也足够了,^_^,我问你那个方法参数是什么意思?你说它是字符串类型,而且只能不能为空云云,我们都悻悻的,^_^。

posted on 2005-11-29 13:31  Edgard  阅读(5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