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Wang

导航

 

  工作六年半以来,最大的感悟是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一晃眼间时间都从身边溜过去了。然后再望一眼身后,只留下一堆未开始的计划和一段迷惘的职业生涯。

        爱好计划的我

  记得大学时期,一直觉得时间还很充足,计划要学好英语,要学好嵌入式,操作系统……,,看着列的满满的计划,信息莫名的有一种踏实感,感觉未来就掌握在手里,踏出一步就很容易碰触到成功的果实。事实就是,大学四年就活在计划当中了,当毕业时才感叹时间飞快,自己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离开了校园。大四上学期因为决定了不考研,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虽然自己大学没有好好上课导致考试成绩基本都是勉强及格,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编程技能来说还是很有信心,觉得找一份工作也是一份没有多大挑战的事。于是乎计划着到各大型公司去验证一下自己。结果第一家成功面试通信公司后就继续宅宿舍的生活,到大学毕业就面试了一家公司,就这样的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在公司从一个菜鸟一步步成长起来,还算踏实。在工作中结合自己以前专业学习的技能,发现了一些可以提升效率的方法,在自己找到乐趣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然而爱好计划的毛病又犯了,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觉得工作中很多dirty work(完全不能吸引人又不得不不厌其烦的重复工作)。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自动化来进行,从效率上可谓是天上地下,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准确度,从专业上分析这条路也完全是可行的。于是计划了一套自动化相关的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然后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计划还是停留在计划。

  爱好计划不如脚踏实地

  看到这么爱好计划的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原地踏步,心中总是对未来有一丝恐惧和倔强的自信,有一种未来我肯定可以计划好的自信和担心与预期不符的担忧的矛盾心理。

  第一点更多的来源于教育,从小到大无论生活和学业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一点一点的规划好中走过,读书时老师布置好作业告诉我们该怎么怎么做肯定可以的高分。幼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疑问,但是在这么多年的条条框框下我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我们的第一职责是要做好别人给我们安排的工作,读书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工作后完成主管安排的项目,而从来不关注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没有人安排你的工作后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工作这么多年也一样,在这个思维框式下,自己的计划只是自己的计划,而不像老板的项目安排一样,脚踏实地的去执行计划。

  第二点可能就是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看到一本书中提到"你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将时间碎片化",反思过去的这么多年,我是在好好利用了时间还是把大好的时光碎片化了?记得大学里面大把闲暇的时间,每次打开电脑浏览一下网页,这里点点那里点点,一天就过去了,然后就安慰自己时间还很多,明天在开始也可以。就这样明天复明天就毕业了。工作后每天9点多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一下消息,收一下邮件,看看提交的流程领导审批没,看看分配的工作进展如何,顿时一堆杂事雪花一样飘洒而来,刚回过神来就中午了,下午撑开朦胧的睡眼,看下自己该做啥,就啪啦啪啦开始了,期间看看微信玩玩手机看看论坛,等吃完晚饭后才发现还有一些紧急事情还没处理,于是乎加班,工作这么多年来基本都在做这种重复。每天都看起来那么忙碌,忽略了家人,自己一回想才意识到都是瞎忙。

  第三点就是温水煮青蛙,工作到一定的程度就到了舒适期,很多一起耗费精力的事情都可以信手搞定。很多时候计划的事情都是重要并不紧急的事情,当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不愿意脱离那个舒适区。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计划还是停留在计划中,无论个人还是职业成长也还是原地踏步。

  要改变这些就要从思维模式上改变,我们的人生自己做主,不要幻想着所有事情别人帮你规划好。首先要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去做,然后的事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不思进取或者被别人嘲讽为菜鸟,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次就是善于利用时间,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每次我们计划流产后总是安慰自己时间不足,这个其实是一个最不靠谱的借口。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是在碎片化时间中找到价值,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是把有价值的时间碎片化了。我喜欢读书,总是计划多读一些书,每次有时间就在网上搜罗各种书籍,细致的分类存放在硬盘中。然后这些书就一直躺在硬盘中,我宁可每天刷刷手机无所事事,热衷于搜书而忘记了看书,这么多年来看过的书屈指可数。到了2018年初,我开始放下手机好好规划下自己的工作之外时间,在两周内看完了5本书,我也觉得很惊讶,原来我的时间这么多。最后一条就是计划好的事就开始执行吧,不要等时间过去而懊恼,在每天一点点的成就感中得到进步而不是让时间磨平我们的棱角。

posted on 2018-01-14 17:29  Eddy.W  阅读(7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