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图,一直都是自己这样试一试那样弄一弄。但是一直觉得效率太低,所以这两天搜索了一些关于切图的学习资料,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总结。

一、前端切图时PS的界面设置

  主要是视图的设置。

1)视图——标尺,视图——显示——智能参考线;

2)窗口:关闭不需要的一些窗口,主要的4个窗口为:图层,字符,历史记录,信息(标尺单位改为像素,颜色信息模式改为RGB,文档尺寸选定);

3)编辑——首选项——单位与标尺:标尺和文字单位都改为像素;

4)最后将以上建立的界面在“窗口——工作区——新建工作区”中保存,这样以后切图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界面。

二、切图的方法

1)切片

优点:能够一次切除多个图片;

缺点:需要后退一步,降低效率,容易产生多余无用图片。

2)选取(用选区工具来画一个范围,然后裁剪)

优点:区域精确,目标单一;

缺点:需要后退一步,容易误操作。

3)拷贝

优点:拷贝单层的内容到新文件,能够快速地切除图片;

缺点: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图层。

4)合并拷贝(Ctrl_Shift+C)

优点:拷贝所有可见层的内容到新文件,能够快速地切除图片;

缺点: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图层。

三、传统的切图方法和精准的切图方法

1)传统的切图方法主要就是用切片工具,在页面小、图标少的情况下,一个一个切出来;

    或者先建立参考线,然后使用基于参考线的切片,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容易切出很多不需要的图,因为参考线多了会互相影响;

传统的这些方法主要问题是工作量大,效率较低,而且容易产生误差。

2)精准切图:利用PS脚本进行自动化切图。

 

 

学习资料:

慕课网:前端工程师必备的PS技能——切图篇;

知乎:Photoshop中的哪些知识点是用来切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