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2010年12月19日

用户态和核心态的转换

摘要: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1)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前例中fork()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Linux的int 80h中断。系统调用实质上是一个中断,而汇编指令int 就可以实现用户态向内核态切换,iret实现内核态向用户态切换 b. 异常 当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9 19:34 阿杜的世界 阅读(714) 评论(0) 推荐(0)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4】---触发器

摘要: 利用触发器实现级联删除有两个表一个是教师表,一个是教师的开课情况表,实现当删除教师的记录时,自动将该教师的开课情况的记录删除在定义数据库关系时,要注意以下设置,我还没找到原因,但是这样设置肯定没问题附图:删除规则和更新规则原来都是无操作,现在我将之选为层叠。触发器代码1如下:SET ANSI_NULLS ONGOSET QUOTED_IDENTIFIER ONGO-- =============================================-- Author: 阿杜-- Create date: 2010-12-19-- Description: 实现教师开课情况的级联删除.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9 18:31 阿杜的世界 阅读(225) 评论(0) 推荐(0)

进程原理篇

摘要: 第4、5章读书笔记计算机科学是人造科学,进程是为了什么而产生?并发。 为什么要并发:提高处理机利用效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因为要并发,我们发明了进程,又进一步发明了线程。只不过进程和线程的并发层次不同:进程属于在处理器这一层上提供并发的抽象;线程属于在进程这个层次上再提供一层并发的抽象。如果我们进入计算机体系结构里,发现流水线技术是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并发。这样,流水线、线程、进程就从低到高提供了我们需要的并发。 进程的分身术——线程。进程在物理上仍然是顺序执行的,在逻辑上是多道并发的。一个进程在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有时为了完成复杂的使命,需要实现同时干不同的事,于是有了线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9 15:21 阿杜的世界 阅读(139) 评论(0) 推荐(0)

存储过程的优缺点

摘要: 在性能方面,存储过程的 优点 : 1、预编译,存储过程预先编译好放在数据库内,减少编译语句所花的时间。 2、缓存,编译好的存储过程会进入缓存,所以对于经常执行的存储过程,除了第一次执行外,其他次执行的速度会有明显提高。 3、减少网络传输,特别对于处理一些数据的存储过程,不必像直接用sql语句实现那样多次传送数据到客户端。 4、更好的利用服务器内存,特别对于处理中间数据量不大的情况,存储过程中可以利用存放在内存的表变量。5.可维护性高,更新存储过程通常比更改、测试以及重新部署程序集需要较少的时间和精力。6.代码精简一致,一个存储过程可以用于应用程序代码的不同位置。7.更好的版本控制,通过使用 M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9 15:08 阿杜的世界 阅读(138) 评论(0) 推荐(0)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3】---存储过程的运用

摘要: TextBox4.Text = Calendar1.SelectedDate.ToString(); decimal iRet; //获取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并赋值给CM_ConnectionString string CM_ConnectionString = 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myDatabaseConnection"].ToString(); //创建数据库连接 SqlConnection CM_conn = new SqlConnectio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9 14:58 阿杜的世界 阅读(277) 评论(0) 推荐(0)

2010年12月16日

计算机的心智操作系统之哲学原理【读书笔记】-----基础原理篇

摘要: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将课本上复杂纷乱的各种原理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并从人的哲学的角度去思考,而且将计算机科学划入人造科学的范畴也是一个绝妙的前提。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恒的。求于至简,归于永恒计算机有心智吗?这不是一个诡异或者搞笑的问题。操作系统饰演的角色:魔术师和管理者。魔术师:将计算机以一个更加容易、更加方便、更见强大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使用。直白地说:就是把差的东西变好,把少的东西变多,把复杂的东西边容易。管理者:关键原则是有效和公平。几个基本的概念进程内存文件内核态和用户态抽象壳:负责将用户的命令解释为核心所能理解的系统调用和中断子例程;同时将核心的工作结果解释为用户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6 13:04 阿杜的世界 阅读(195) 评论(0) 推荐(0)

2010年12月15日

关注你的程序效率【1】

摘要: 程序效率1:编程时要经常注意代码的效率。说明:代码效率分为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时间效率及空间效率。全局效率是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上的系统效率;局部效率是站在模块或函数角度上的效率;时间效率是程序处理输入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空间效率是程序所需内存空间,如机器代码空间大小、数据空间大小、栈空间大小等。2:在保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稳定性、可读性及可测性的前提下,提高代码效率。说明:不能一味地追求代码效率,而对软件的正确性、稳定性、可读性及可测性造成影响。3:局部效率应为全局效率服务,不能因为提高局部效率而对全局效率造成影响。4:通过对系统数据结构的划分与组织的改进,以及对程序算法的优化来提高空间效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5 17:04 阿杜的世界 阅读(164) 评论(0) 推荐(0)

让你少奋斗10年的工作经验

摘要: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5 16:59 阿杜的世界 阅读(210) 评论(0) 推荐(0)

2010年12月12日

2010年国际信息安全技术(天津)大会-----所见,所闻,所思

摘要: 11、12、13号参加信息安全大会,领略了许榕生教授、清华大学段海新博士、绿盟科技首席战略官赵粮、facebook首席安全观Joe Sullivan和国际信息安全专家Jonny Long等大师级人物的演讲风采和人格魅力,我和我同学一样。。受刺激了,呵呵。我见到的是:首先,非技术因素,这些人并不是难以接近,而且和他们聊天时也会有很好的亲和力,不会使别人产生进而远之的看法,优秀的演讲的台风和敏锐的思维,第二、选择,最近正在考研或者不考研的纠结之中,而过完这个年我就必须定下来了,选择一种人生,同时放弃一种人生。 一些思考: 作为IT人士,最重要的应该是精通。 牛人大大有,我得继续学习。 不能丢掉技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2 17:29 阿杜的世界 阅读(173) 评论(0) 推荐(0)

2010年12月11日

c语言编译过程详解

摘要: C语言的编译链接过程要把我们编写的一个c程序(源代码)转换成可以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可执行代码),需要进行编译和链接。编译就是把文本形式源代码翻译为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文件的过程。链接是把目标文件、操作系统的启动代码和用到的库文件进行组织形成最终生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过程图解如下:编译过程一、编译过程编译过程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编译和会汇编。1、编译 编译是读取源程序(字符流),对之进行词法和语法的分析,将高级语言指令转换为功能等效的汇编代码,源文件的编译过程包含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预处理阶段,在正式的编译阶段之前进行。预处理阶段将根据已放置在文件中的预处理指令来修改源文件的内容。如#.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1 21:57 阿杜的世界 阅读(202)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