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告别,或再见
本文主要回顾 L.X.Y 同学的 OI 生涯,全文约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曾经的辉煌,或许早已烟消云散。但今日的路,仍走在自己脚下。
Prescription
也不知道从何时讲起。或许可以算从五年级就接触计算机了,但当时流行学习LOGO,于是从四升五跟着 LCY 老师 和 WCH 老师学了一年LOGO语言。当时主要是在试卷上做题,并没有怎么碰真实的“小海龟”,或许也不需要用电脑操作。每天拿着大号画图尺摆弄,对着程序填空题抓头。
感谢 LCY 老师打下的坚实基础,感谢 WCH 老师指点江山式的提高。
尽管第一年(\(2018.6.16\))考得不尽理想(\(89\text{pts}\),\(\text{rk}30\),二等),但经过第二年 WCH 老师的指点学习和刷题量的提升,终于在第二年六一即 \(2019.6.1\) 收获了佳绩(\(113\text{pts}\),\(\text{rk}3\),一等),从而保送 WH27。
其实在第二年也学了一点 c++ 和 OI,但刷题不多,可以算忽略不计。
Round 1
这是 OI 生涯中正式的第一年。在 WH27。
作为 OI 新生,同样重要的是打好基础。琢喵算是学长吧,ta介绍我认识了 ZY 老师,而 ZY 老师便成为我第一年的启蒙老师。
当时(约 \(2019.7\))也有人就介绍我去上 2509 老师和 apple leaf 老师的课,都去上了两堂,但由于难度较大或时间冲突,我最终决定坚守 ZY 老师的阵地,认识了 WYH 姐姐(当时很崇拜ta,ta什么都会)。
那年恰逢取消 NOIP,于是参加了 CSP2019 认证,想想J和S都报了。当然当时很菜,S组没能过初赛。还令人满意的是J组收获了第一次一等(\(230\text{pts}\)),高出一等线(\(210\text{pts}\))\(20\text{pts}\)。
第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Round 2
这是 OI 生涯中不平凡的第二年。还在 WH27。
第一年结束了 ZY 老师的全部课程后,转投 HGY 老师。在这里不得不评价一下 HGY 老师,真的很厉害,讲解清晰,那段时间也是我刷题量提升的一个阶段。
随后跟着高一届的同学一起上了 apple leaf 老师的课,以及 2509 老师的课。在学校和校外都跟从 ewen 练了不少普及+(pj CD)难度的题目。这是一个飞速提高的阶段,认识了不少大佬,学会了大量的新算法和数据结构,比如 \(\text{LCA}\)、\(\text{RMQ}\)、\(\text{Segment\_tree}\)、\(\text{fhq}\) 等等,同时接触了codeforces。个人认为那时非常强(甚至强过初三)。
尽管自认为非常强,但在那年的 CSP2020 中是栽跟头了。
初赛顺利得很,J和S都过了。第二轮中,J组没能发挥出水平,考了 \(265\text{pts}\),仅高出一等线(\(195\text{pts}\))\(70\) 分,至今还有一些遗憾,那年 \(\text{D}\) 题并不难,记忆化搜索,但考场上没能想清楚,只写了个剪枝,\(45\) 分;\(\text{C}\) 题括号匹配没写过类似的题,考场上也没打开思路。\(\text{D}\) 题在lg上还有一篇名题解。
S组是当时最令我难受的。当年碰到了儒略日那题大模拟细节题,考场上调了 \(4\) 个小时还没搞出来。难受啊,第一次考提高就这样。算是信心打击,看了一眼 \(\text{D}\) 贪吃蛇那题,拿了 \(5\text{pts}\) 就跑了。算是挫伤了信心。
NOIP 在 HF 办,当时还有 whk 考试,就没有去了。
第二年算是大起大落吧。
Round 3
这是 OI 生涯中平凡的第三年。仍然在 WH27。
这年没怎么搞 OI,就去 apple leaf 那里跟同届生一起上课,还算高于其他上课的OIer。2509 那边也是和同届一起了,但那边的同学略强,居于中等上位。很多算法都忘了,除了题量有提升外,好像也没新学什么太多东西。主要貌似是学了数论,但现在大多也不太记得了。
在 CSP2021 复赛中:J组一等拿稳,考场上以为自己 \(\text{AK}\) 了,结果出来 \(100+52+100+70=325\text{pts}\),\(\text{B}\) 炸得厉害,\(\text{C}\) 倒是意料之外的通过(考出来之后跟 alphaban 对的,发现少写了优化,结果 alphaban 挂分了,我没挂分:p)。
S组就很奇葩了。和前一年犯了同样的问题,死磕 \(\text{A}\),结果 \(4\text{h}\) 过去了,暴力没打。考出来大家都说打满了暴力,结果发现他们都过了 \(\text{A}\),原因是CCF又放了水data。成绩出来了:\(25+0+28+0=53\text{pts}\),拿了二等回家。失魂,又喜,毕竟这是第一次拿提高组奖项。
这年参加了 NOIP,不过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初中生没给评奖。
第三年平平淡淡,没有丝毫波澜。
Round 4
这是 OI 生涯中即将结束的第四年。由 WH27 转向 WHYZ。
CSP2021 结束后,一直到 \(6\) 月份,大约小半年的时间没有碰 OI,一直在学习 whk 以及备战 zk。zk成绩还算正常吧,理化稳定发挥,语文略低于预期。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体育 | 实验 | 总分 |
|---|---|---|---|---|---|---|---|---|---|
| \(131/150\) | \(144/150\) | \(117/120\) | \(70/70\) | \(40/40\) | \(78/80\) | \(67/70\) | \(60/60\) | \(20/20\) | \(727/760\) |
考也就考完了,不论成功与否都要接受结果。
顺利地进入 WHYZ。
这届与以往不同,去 WHYZ 的 WH27 OIer 较以往多,以下不厌其烦地列举各位来自 WH27 的同学大佬:
| 同缩写 LXY | 贝几 | ♀队 | 小盆友 |
|---|
以及各位 HZZX 巨神:
| muyang | 大师 | 二草 | 文学院 |
|---|---|---|---|
| 大美 | 跛盐 | 条浩 | Mr ender |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集体训练的感受,当然得感谢 2509 老师 的指引。
暑假的时候,DLX 老师 来上过几次课,后来主要是自己做题,2509 老师不时地会上一些课。暑假感觉提高挺大,刷题量有大幅提高。
终于等到了 \(9\) 月底,NHZX 的 NOI2022 金牌选手 LBY 来给我们进行了 \(7\) 天的集训,在此再次膜拜并祝贺他登上 IM。
一套套的模拟题刷走了 \(2\) 个月的时间。codeforces 三号上青,但还没能上蓝。
转眼到了 \(11\) 月,我并没有选择停课集训,和其他两位同学一样。仍然是下午晚上训练。做题量提升不大,但还算巩固了一些算法。有一些感觉了吧。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 AH 的 CSP2022 由于 HF 疫情取消了,于是直接考 NOIP2022,没有试验和检验的机会。
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 OI 赛事了,后面或许会回归 whk 或转向 CPhO。
尽管过去两年的提高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我仍然对此次的 NOIP2022 葆有期待。
Conclusion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希望各位能在本次的 NOIP2022 中、未来的 OI 路上、长远的人生旅途中走出自己的风采。祝好。
Postscription
后续可能会更新游记。
OI 永别 亦或 再相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