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自:http://blog.csdn.net/yusjoel/article/details/5660628昨天看了下LZSS.C,就是那个4/6/1989 Haruhiko Okumura的经典代码。 很久没有研究算法了,又没有详细的描述,只能从代码和注释里面去理解。还真花了我不少时间。 首先讲解压,LZSS的编码是1 byte的flag,从低到高,如果bit=1,原样输出1 byte,如果bit=0,读取2 byte,输出长度和缓冲区位置保存在这2 byte中。 其实标准的LZSS我还是第一碰到,以前碰到的多是输出长度和回溯距离的组合。LZSS则多了一个缓冲区,一般大小N = 4096(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