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操作系统教程-内存管理-3
第三章 内存管理
本章是最难理解的,其中的四种空间和相应的七种工作模式,涉及到一系列概念,看了整整一天,有了基本的理解。图表仍然只能看word笔记了。
1、内存比主存的范围更大一些,内存包括主存和控制板卡上的内存区域。
2、存储层次
3、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解决内存速度和容量不足的问题。因为内存和CPU之间的速度差总是在10倍左右。
?硬件虚拟化技术是否也是这个原因。
4、一个可执行目标程序的生命周期
5、关于程序空间和内存空间等四空间的大小比较、地址对应等,就是内存管理的核心内容,内存管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提高内存利用率的。
进程逻辑空间——一个程序执行时有CPU向内存管理单元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发出的所有地址所构成的地址空间,其编址方式有一维(固定和可变分区)、二维(段式和段页式、稀疏编址页式)、重叠编址等三类方式。
进程物理空间——程序在内存存放所占据的实际物理地址构成的地址空间。
这两种空间可能一致或不一致,当进程逻辑空间大于进程物理空间时,就是虚存,反之就存在浪费即内部存储碎片。
内存逻辑空间是纯粹的概念空间,有所有进程逻辑空间加上进程号组成。
内存物理空间。
6、Cache,内存速度跟不上CPU速度的问题,主要通过cache技术,大部分指令和数据取自高速缓存(命中率98%),主要由硬件完成,因此cache属于硬件原理和体系结构的范畴。
7、不连续模式之一:页模式
页模式下的地址映射基本过程和工作过程
虚存页式基本工作过程/结构(缺页中断处理和地址基本映射过程)
8、关于虚存
什么是虚存技术:程序不完整存放的自动透明实现技术。
什么是虚存:虚存技术下用户程序所看到的逻辑内存空间。
“透明+不完整”意味着逻辑空间大于物理空间。
虚存在页式、段式、段页式下都可实现。
9、关于页表页/页目录本质:2级不连续致2级索引
二级页表结构及其地址映射过程
10、大而稀疏内存 (稀疏编址)
作用与目的:满足多处动态伸缩需求(实现弹性编址,突破一维限制和段长限制)。但对页表变小并无作用。页式稀疏编址优于段式和段页式,现代操作系统有许多都采用稀疏页式虚存。
引入稀疏编址后地址映射过程——
11、目前的操作系统很少使用段式存储。
posted on 2011-11-12 18:18 dragon@bupt 阅读(60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