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业》

书名:《智能商业》

作者:曾鸣

曾鸣-曾是阿里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也是湖畔大学教育长。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战略顾问,在此之前任教于长江商学院和INSEAD。一年前关注的湖畔大学公众号,就想看看曾老师的文章和演讲,可惜一年过去了,公众号上除了这本书,再无其他更多的资料可读。正好重温了《智能商业》在得到上的音频,稍稍总结记录下。

《智能商业》这本书是曾老师对互联网时代商业本质的思考和对未来商业格局的畅想,最后以开放畅想结束,表明智能商业模式只是未来商业模式中的一角,未来会发展出多种适合国情民生时代格局的商业模式。全书的商业角度很宏观,提供了一种传统企业向智能商业发展的参考路径,作为产品经理或创业者,如何规划产品路线,如何用互联网基因为企业赋能,都可在书中找到指引。

一、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互联网+的概念引导下,互联网公司的数量爆发式增长,每个传统行业中都有互联网公司在探索,想要找到革命的突破口,还有创业者认为只要把线下的业务数据电子化就是互联网+的意义。时至今日已经五六年的光景,大多数行业的互联网升级大多不尽人意。风口一波又一波,融资一茬又一茬,破产一家又一家,仿佛每个行业都有人在竞争,但竞争者没有几个活得很好。
 
得到的讲书人(以下简称A)说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让当局者和入局者重新审视下互联网+的意义:
A原来是在传统出版社工作,在进入得到之前,A认为所谓的线上读书无非就是把书籍变成电子版,再附加一个音频一个脑图,本质上还是读书。但进入得到后,她感受到了数字反馈带来的自发性进步,如何把书讲好不需要领导催促指导,讲完后的数据一放在眼前,打开率多少、完播率多少、几分几秒跳出、有几个人分享,每一个指标都在有针对性的指引她,今天什么成绩、工作怎么优化。
用系统承载数据、用流程规范业务,只是互联网+的一小步,算法、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个性化服务等等等等,互联网+还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二、从1.0向3.0

  • 1.0时代-传统行业的传统业务方式

比如常见的小超市、旅行社,仅依靠线下流量和线下人工服务。

  • 2.0时代-传统行业的线上整合

传统行业逐步将核心业务转移至线上,并有平台介入开始整合线下资源撮合线上交易。比如去哪网,整合了各大航空公司、酒店服务、旅行社,作为中间平台服务双边。

  • 3.0时代-数据智能和网络系统共同形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
    • 系统层面数据智能开始介入,在2.0的基础上收集数据,为用户针对性的服务,形成最小闭环,根据数据实时反馈不断优化算法。比如网商贷。

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一直是难以突破的难题,因为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低,因此每单的利息也低,但是投入在风控的成本却无法减少,每个环节都要人工介入一一审核。这也导致小额公司要不断提高利息才能赚到钱,整个行业进入了恶性循环。一位推广小额贷款业务的孟加拉人尤努斯还因推广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这样的困境,网商贷是如何突破的呢?在收集了淘宝卖家在系统中的登陆数据、发货效率、客户回复率等等经营数据及行为数据之后,系统快速的评定风险等级及贷款金额,不到一分钟便可完成贷款申请。

    • 商业层面形成网络协同,将不同角色的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点-线-面-体的转化,建立系统生态拓宽护城河。比如阿里巴巴。

围绕着阿里,产生了众多第三方服务公司,做设计、做运营、做客服等等等,阿里也提供了丰富的开放的基础工具,并将多方角色连接在一起,以此降低店铺运营门槛。当形成了人与人、公司与公司、行业与行业的*链接后,想要脱离阿里生态独自存活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结语

以上是对《智能商业》一书的总结,想要具体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是建议看书,书中讲述了阿里发展的历程,拆解的每个例子都可以更好理解书中概念。

商业性质的书籍都很形而上,每句都理解了,但都不是自己的。希望可以在后面的工作中有机会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吧。

 

posted @ 2021-06-17 16:25  泥鱼生长  阅读(20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