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摘自: https://www.cnblogs.com/juno3550/p/14469391.html

正交实验法

设计原则

正交实验法:依据Galois理论,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例),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

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当输入条件很多时,因果图等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用例数往往多的惊人,用正交法可有效减少用例数。

关于正交试验表的两个重要概念:

  1. 所有参与试验、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称为因子。
  2. 影响试验因子的取值或输入叫做因子的水平。
如何选择正交表:
  1. 考虑因子的个数
  2. 考虑水平的个数
  3. 考虑正交表的行数
  4. 取行数最少的一个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时,首先要根据被测试软件的规格说明书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把他们当作因子,而把各个因子的取值当作状态。

案例

PowerPoint 软件打印功能:
  • 打印范围 分为:全部、当前幻灯片、给定范围 共三种情况;
  • 打印内容 分为: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 共四种方式;

  • 打印颜色/灰度 分为:颜色、灰度、黑白 共三种设置;

  • 打印效果 分为:幻灯片加框和幻灯片不加框两种方式。

分析:

PowerPoint 软件打印功能有4个条件,其中:

  • 条件1有3个取值;

  • 条件2有4个取值;

  • 条件3有3个取值;

  • 条件4有2个取值。

因此实际组合共有 3*4*3*2=72 种。

但正交表取值使用最大的条件数组合,即4*4*4*4=256,即找正交表 4_4 的组合,但是发现正交表中没有 4_4 的选项,那么就选择最接近的选项 L16_4_5(条件数为4,状态数为5)使用的时候去掉E列。

下面来选取有效组合:

  1. 首先去掉因子5,即E列去掉

  2. 因子A只有3个条件,那么去掉13、14、15、16 行

  3. 因子B有4个条件,不用改

  4. 因子C有3个条件,那么去掉 4、7、10 行

  5. 因子D有2个条件,那么去掉3、5、6、9行

  6. 剩下1、2、8、11、12 这5个组合

实际72个组合,挑选5个有效组合来测试,大大节省测试时间。

最后得出的组合是5个,一行就是一条用例:

posted @ 2022-03-16 16:58  浩然哉  阅读(218)  评论(0)    收藏  举报
/* 看板娘 */
浏览器标题切换
浏览器标题切换end